[發明專利]一種地下箱涵結構預留橫向加寬的結構構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42246.2 | 申請日: | 2012-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6670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7 |
| 發明(設計)人: | 薛勇;溫竹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F5/00 | 分類號: | E01F5/00;E21D9/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貿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31128 | 代理人: | 陳穎潔 |
| 地址: | 20009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下 結構 預留 橫向 加寬 構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采用地下箱涵型式建造的地下洞室的建造領域,特別涉及采用地下箱涵型式建造的地下洞室(包括道路、地鐵等隧道)為滿足遠期需求而要求橫向加寬提供一種預留結構構造型式,具體地說是一種地下箱涵結構預留橫向加寬的結構構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地下箱涵結構進行橫向加寬施工往往有以下問題:
1.施工風險較大,表現為鑿除先期已投入運營的箱涵結構頂底部混凝土用以與后期加寬箱涵結構的鋼筋連接,由于箱涵角部負彎矩較大,鑿除原有箱涵角部混凝土將消弱箱涵結構整體承載能力;
2.為考慮1,可在已運營箱涵內作臨時加固,如此將影響正常運營的時間較長;
3.由于先期實施的箱涵側墻難以承受后期施工基坑的對撐軸力,此時需考慮支撐位置的調整往往較為困難,增加施工難度、工期和施工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施工更為簡捷方便的地下箱涵結構預留橫向加寬的結構構造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地下箱涵結構預留橫向加寬的結構構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施工先期實施的地下箱涵結構的加寬側側墻,其箱涵的頂、中、底板挑出箱涵側墻延伸至圍護結構,并預留后建箱涵所需的頂、中、底板鋼筋接駁器;B、在箱涵加寬側結構與圍護結構之間每隔一段距離沿箱涵豎向設置豎向壁柱,便于后期結構擴建實施開挖時的支撐布置;C、加寬側箱涵圍護結構與其箱涵側墻、豎向壁柱之空間采用填充材料填實;D、后期加寬擴建箱涵在圍護結構完成后,在基坑內從上至下依次進行支撐架設和土體開挖至坑底;E、而后依次從底、中、頂板依次鑿出各層板的接駁器連接、綁扎鋼筋,澆筑各層板及側墻混凝土,回筑至頂板;F、拆除支撐并在頂板覆土恢復地面,而后切割拆除中間側墻、豎向壁柱和填充材料,完成擴建箱涵的混凝土結構工程。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步驟C中的填充材料采用加氣混凝土砌塊。步驟D中的支撐應架設在豎向壁柱位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特點是:先期實施箱涵結構的遠期擴建側墻加設鋼筋混凝土壁柱作為擴建時基坑開挖承受水平向水土壓力的豎向構件,頂、中、底板挑出擴建側側墻并在板中設置鋼筋接駁器,后期擴建時由于可利用壁柱作為基坑橫向支撐的承載構件,大大降低了施工風險和難度以及對已建隧道正常運營的影響,使施工更為簡捷方便,節省工期。
附圖說明
圖1為先建地下箱涵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局部示意圖,圖2a為A的局部放大圖,圖2b為B的局部放大圖,圖2c為C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后建地下箱涵的平面圖。
圖4為后建地下箱涵的剖面圖。
圖5為完成后整體箱涵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方法作進一步描述,其實施方法步驟如下:
A、施工先期實施的地下箱涵結構加寬側側墻,在需加寬側,圍護結構2與內部箱涵結構分離即鋼筋與圍護結構如地下連續墻鋼筋不連接,將箱涵的頂板10、中板11、底板12挑出箱涵側墻3并延伸至先建圍護結構2,并預留后建箱涵所需連接的頂、中、底板鋼筋接駁器8(見圖1和圖2),側墻與先建圍護結構2之間的間距一般為20~30cm;
B、在箱涵結構與圍護結構2之間每隔一段距離(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該距離優選為2.5~3.5m)沿箱涵豎向設置豎向壁柱4(見圖3,材料可以采用鋼筋混凝土或其它),便于后期結構擴建實施基坑開挖時的水平支撐傳力加載,豎向壁柱的寬度厚度滿足結構承載要求,一般不小于80cm,厚度則根據基坑深度和支撐布置,由計算確定,這里的計算過程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C、在圍護結構2與其先期實施的箱涵豎向壁柱4和側墻3之間采用如加氣混凝土砌塊等填充材料5填實(見圖3);
D、后期加寬擴建實施后建圍護結構6,而后在基坑內從上至下依次進行支撐7架設(支撐避開頂、中、底板,但應撐在豎向壁柱4位置)和土體開挖至坑底(見圖3和圖4),在該步驟中還應去除基坑開挖面以上部分的圍護結構2,在后建箱涵的基坑開挖過程中中邊挖邊拆除;
E、而后依次從底、中、頂板(從下至上)依次鑿出各層板的接駁器用以連接、綁扎鋼筋,澆筑各層板及側墻混凝土直至頂板(見圖3和圖4);
F、拆除支撐并在頂板覆土恢復地面,而后可切割拆除側墻3、豎向壁柱4和填充材料5(見圖5中虛線所示部分),完成擴建箱涵9的混凝土結構工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4224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