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N,N-二正丁基乙二胺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41165.0 | 申請日: | 2012-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121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陳新志;李于鋼;錢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C211/10 | 分類號: | C07C211/10;C07C209/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 地址: | 310027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丁基 乙二胺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特別是N,N-二正丁基乙二胺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術
N,N-二正丁基乙二胺(N,N-Di-n-butylethylenediamine)是重要的有機化工中間體。
綜合文獻報道,目前N,N-二正丁基乙二胺的合成方法并不多,并未有直接以二正丁胺和2-氯乙胺鹽酸鹽為原料來進行制備的方法。在The?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1984.?49(25):?p.?4889—4893中的一篇題名為Nucleophilic?ring?opening?of?2-oxazolines?with?amines:?a?convenient?synthesis?for?unsymmetrically?substituted?ethylenediamines的文章中報道,以二正丁胺和2-乙基-2-唑啉為原料,乙酸鋅為催化劑,在180℃下反應24h,生成N-(2-(二丁胺基)乙基)丙酰胺,再將其加入濃鹽酸中加熱,制得產品,收率僅為46%。此外,在Patent?US2318729中報道,以二正丁胺和乙烯亞胺為原料,在90℃~95℃下催化反應16h生成N,N-二正丁基乙二胺,收率僅為23%。這兩種方法均收率較低,反應時間長,工藝繁瑣,操作不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藝簡潔、收率較高、成本低廉的N,N-二正丁基乙二胺的制備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N,N-二正丁基乙二胺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以二正丁胺和2-氯乙胺鹽酸鹽為原料,加入甲醇鈉的甲醇溶液,在高壓釜中進行反應;二正丁胺和2-氯乙胺鹽酸鹽的摩爾比為4~6:1,甲醇鈉與2-氯乙胺鹽酸鹽的摩爾比為0.5~2:1;反應溫度為100~200℃,反應時間為2~9小時,反應壓力為0.5~1.0MPa,
2)、將步驟1)所得的反應液加堿溶液調節pH=12~13,然后經過分液與精餾,得到N,N-二正丁基乙二胺。?
作為本發明的N,N-二正丁基乙二胺的制備方法的改進:甲醇鈉的甲醇溶液中甲醇鈉的質量濃度為25~35%(較佳為30%)。
作為本發明的N,N-二正丁基乙二胺的制備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堿溶液為氫氧化鈉的水溶液、氫氧化鉀的水溶液、甲醇鈉的甲醇溶液或乙醇鈉的乙醇溶液。
作為本發明的N,N-二正丁基乙二胺的制備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堿溶液為堿的飽和溶液,具體為:氫氧化鈉的飽和水溶液、氫氧化鉀的飽和水溶液、甲醇鈉的飽和甲醇溶液或乙醇鈉的飽和乙醇溶液。
本發明的制備N,N-二正丁基乙二胺的反應方程式如下:
本發明制備而得的N,N-二正丁基乙二胺質譜圖如圖1所示。
采用本發明的方法制備N,N-二正丁基乙二胺,具有如下優點:收率較高,最高可達到74.7%,成本較低;工藝流程較為簡便;三廢排放量小,對環境危害較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N,N-二正丁基乙二胺的質譜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N,N-二正丁基乙二胺的制備方法,以二正丁胺和2-氯乙胺鹽酸鹽為起始原料,依次進行以下步驟:
向高壓反應釜中加入二正丁胺85ml(0.5mol),2-氯乙胺鹽酸鹽11.6g?(0.1mol),質量濃度30%的甲醇鈉的甲醇溶液(其中含有甲醇鈉5.4g(0.1mol),甲醇16ml),合上釜蓋。升溫至150℃,此時反應壓力為0.8MPa,保持該溫度反應5h。反應結束后,向反應液加入飽和氫氧化鈉水溶液調節至pH=12,取上層油相進行精餾,收集109~114℃餾分,得產品N,N-二正丁基乙二胺77.9g,收率為74.7%,所得產品經質譜表征結構正確。
實施例2~6:
改變實施例1中的以下反應條件:二正丁胺用量(簡稱V1),甲醇鈉用量(M2),甲醇用量(V2),反應溫度(簡稱T),反應時間(簡稱t),反應壓力(簡稱P);氯乙胺鹽酸鹽用量保持不變(簡稱M1),得到實施例2~6,從而獲得相應的N,N-二正丁基乙二胺的收率(簡稱y)。具體內容及數據結果見表1。
表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4116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高耐腐蝕增稠乙烯基樹脂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溫度敏感型分離膜的無溶劑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