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蝴蝶蘭防褐變專用培養基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40663.3 | 申請日: | 2012-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865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7 |
| 發明(設計)人: | 畢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和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H4/00 | 分類號: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市新蘇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2221 | 代理人: | 許鳴石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蝴蝶蘭 防褐變 專用 培養基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止蝴蝶蘭組織培養過程中褐變的培養基。
技術背景
蝴蝶蘭[phalaenopsis?]為蘭科蝴蝶蘭屬植物,它是一種熱帶氣生蘭,俗稱“洋蘭”。蝴蝶蘭花型似蝴蝶,形態美妙、色彩豐富、花期長,在熱帶蘭中素有“蘭花皇后”美稱。蝴蝶蘭種類豐富,分布廣,東起菲律賓、新幾內亞,南達澳大利亞北部,西蘇門答臘,北到我國臺灣、云南、四川西部均有原種(野生蝴蝶蘭)?存在,約有50多種,其中我國有7種,全部為附生蘭。蝴蝶蘭商品化大規模栽培十分成功,是近年來國際花卉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洋蘭。
由于蝴蝶蘭是單莖性氣生蘭,植株很少發育側枝,很難采用常規分株方式進行無性繁殖。?其種子也不含胚乳或其他組織,在自然條件下萌發率極低,因此無法利用播種方式進行有性繁殖。而采用組織培養方法進行種苗繁殖是目前蝴蝶蘭大規模生產的唯一途徑。蝴蝶蘭快速繁殖的途徑主要是利用無菌播種和利用各種類型的外植體誘導類原球莖,進而誘導分生苗實現快繁,不用通過誘導愈傷組織而直接分化叢生芽。其中,類原球莖是一類呈珠粒狀的幼嫩器官(種子萌發時先是胚的膨大,種皮破裂,一定時間后發育成肉眼可見淺黃色的原胚呈球狀,稱為原球莖,由其它外植體誘導產生的稱類原球莖)。
蝴蝶蘭和其他蘭科植物一樣,在組培快繁生產中存在著易褐化死亡的問題,因此如何克服褐變成了組培快繁生產成功與否的關鍵。在目前的研究和生產中,對于如何預防蝴蝶蘭組培過程中的褐變已經有了較多的研究和應用。
趙瀅等在《蝴蝶蘭組織培養中褐變發生及控制的研究進展》(北方園藝,2009(11):110~114)中對蝴蝶蘭組織培養中褐變的機理進行了解析:外植體組織被切割和接種時,酚、酶的區域化分布被打破,在有氧條件下,釋放或合成的酚氧化酶將組織切口表面的酚類物質氧化成醌,這些褐色或黑色物質逐漸擴散到整個培養基中抑制了其它酶的活性,毒害整個外植體組織。通過對蝴蝶蘭褐變外植體的顯微結構觀察發現:褐變葉片外植體的上表皮已變形,維管束完全破壞,被有毒的鞣質填充,有些薄壁細胞中發現有不明物質沉積。因此,褐變發生的關鍵原因在于細胞膜完整性被破壞。
同時,本人還對蝴蝶蘭組織培養中褐變的控制提出了幾種措施,包括選擇合適的外植體、控制光照溫度等培養條件、連續轉移外植體等控制條件,另外還包括優化培養基(MS紙橋培養基)及加入抗褐劑(吸附劑和抗氧化劑)。并有研究表明,在培養基中加入吸附劑活性炭2?g/L?,或PVP?1?g/L,蝴蝶蘭褐變控制效果顯著;抗氧化劑谷胱甘肽控制褐變效果雖不及活性炭,但綜合效果最佳。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010190129.5)公開了一種蝴蝶蘭培養基,主要包括大量化合物類、微量化合物類、有機元素類、激素類、添加物,所述大量化合物類主要包括無水氯化鈣、硝酸氨等,其中每一種物質的濃度均為20~1700mg/L;所述微量化合物類主要包括硫酸錳、硫酸鋅等,其中每一種物質的濃度均為0.01~20mg/L;所述有機元素類主要包括維生素B1、煙酸等,其中每一種物質的濃度均為0.05~200mg/L;所述激素類為0.05~1mg/L的萘乙酸;所屬添加物主要包括馬鈴薯、香蕉等,其中每一種物質的濃度均為1~60g/L;其余為水。本發明通過調節添加物的種類及加入量,使培養基營養更全面,可很好的促進蝴蝶蘭壯苗生根,減少翹根和褐變,提高種苗的質量。但其中沒有專門針對控制褐變的措施和組分。
王棟等在《植物組織培養中的褐化現象及其防止措施》(黑龍江農業科學2008(1):7~1O)中分析了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出現褐變的若干因素,并公開了利用吸附劑(有聚乙烯吡咯烷酮、活性炭等)和抗氧化劑(抗壞血酸、硫代硫酸鈉、檸檬酸、L一半胱氨酸、谷胱甘肽、蕓香苷、二硫蘇糖醇、酪氨酸、巰基乙醇、卵清蛋白、維生素B、維生素E、有機酸、蛋白質水解產物、氨基酸、亞硫氫酸鈉、氰化鉀、多胺)等用來減少植物組織培養中的褐變現象。其主要原理在于通過吸附組織培養過程中由于切割造成機械損傷處分泌的酚類化合物,或者通過上述抗氧化劑防止擴散到培養基中的酚類化合物被氧化成褐色的醌類物質,從而達到防止褐變的作用。但是,這種方法的不足之處在于只能被動解決擴散到培養基質中的酚類化合物,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還是會存在較高的褐變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相對于現有防褐變技術能更有效預防蝴蝶蘭組織培養過程中發生褐變的專用培養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和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和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4066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涂層織物拉幅定型傳送裝置
- 下一篇:清潔無污染超軟涂錫焊帶的生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