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三向金屬橡膠隔振器及其陣列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39472.5 | 申請日: | 2012-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166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鄒廣平;王瑞瑞;李雨蕾;唱忠良;張學義;夏興有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F15/04 | 分類號: | F16F15/04;F16F15/06;F16F15/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金屬 橡膠 隔振器 及其 陣列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能夠應用在復雜環境下的三向的新型隔振器裝置以及該隔振器的陣列。
背景技術
振動在現代技術研究中基本上都是作為有害的方面進行研究并且進行控制的,它不僅導致機械設備精度下降、使用壽命減少,而且振動產生的噪音還破壞了正常的工作環境。然而,以現有的技術水平,振動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在高端領域,對于儀器的要求越來越高,隨之對抗振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減振隔振技術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這個過程中,隔振器是大多數國家采取措施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隔振器的性能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機械設備的工作狀態,它在抗振方面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優勢。目前常用的減振器是橡膠隔振,橡膠材料已經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機械工程中作為抗振材料。但是橡膠材料只能適用于較窄的溫度范圍,且抗腐蝕能力差,易耗損,不能長期抵抗振動場合中的高低溫、高腐蝕、高磨損等環境,因此傳統的橡膠隔振器已經不能滿足要求,急需發展一種能長期適應于較差環境下的阻尼隔振材料。金屬橡膠阻尼材料作為一種金屬制品且具有橡膠特性的阻尼材料在現代隔振器中成為普通橡膠阻尼材料的最佳替代品。
金屬橡膠技術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初期前蘇聯,首先在減振應用方面被人們認識,隨后在各個領域被逐漸應用。由于金屬橡膠具有耐高低溫、耐腐蝕、抗老化、耐輻射、承載能力強、阻尼性能好、密度和孔隙率可調等特點。同其他單純的金屬多孔材料和橡膠材料相比,具有無法比擬的優良特性。但是金屬橡膠特殊的制作性能,它只能承受成型方向的壓力。金屬橡膠雖能適應復雜環境,但其只能承受壓縮的局限性阻礙了其應用到更多的工況中,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屬橡膠減振器的應用。
金屬橡膠減振器具有彈簧的特點,又具有橡膠的優點,使其能夠滿足高溫、低溫及腐蝕環境下阻尼減振的需要,是一種理想的減振器。然而,市面上的大多數金屬橡膠減振器只能進行單向減振,限制了其應用。因此,研發一種便捷的金屬橡膠隔振器具有重要的實際工程意義和市場應用前景。三向金屬橡膠隔振器裝置利用鋼件結構與金屬橡膠的隔振特性,制作成了一種能承受三向載荷的隔振裝置,使其更好的應用到實際的工況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減振效果、節省空間,方式靈活的三向隔振器及隔振器陣列。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包括主體框架,連接件以及金屬橡膠,主體框架為雙層回字形結構,主體框架內層結構每個面的中心位置有內螺紋,外層結構每個面的中心位置有通孔;主體框架的每個面都裝有連接件,連接件底部有和主體框架內層配合的外螺紋,連接件頂部從主體框架的外層通孔處伸出,主體框架內層與外層之間套有金屬橡膠;金屬橡膠為空心結構。
主體框架兩層結構之間的距離以金屬橡膠的厚度為參考,使金屬橡膠在其中能夠形成一定的預壓縮量。
金屬橡膠的形狀為圓形或方形。
金屬橡膠采用的材料包括不銹鋼絲、銅絲、鋁絲。
由2個以上的三向金屬橡膠隔振器,排列連接組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使用金屬橡膠之間的組合,彌補了金屬橡膠非成型方向減振效果較差的缺點,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三向減振。相對其他三向隔振器而言,本發明的三向隔振器在非成型方向上的減振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2)本發明采用可拆卸模塊組成,每個方向對應一個減振模塊,當某一方向不需要減振時,可將這一方向上的對應模塊拆除,避免了體積冗余,提高了空間利用效率。
(3)本發明的使用方式靈活多變,可單個使用,也可組合使用,能滿足多種使用條件。
附圖說明
圖1.三向隔振器裝置整體圖;
圖2.三向隔振器裝置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舉例對本發明做更詳細的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程大學,未經哈爾濱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3947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人工引導定向閃電方法
- 下一篇:一種碳納米管提高碳纖維抗拉強度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