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復合型電梯隨行電纜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538028.1 | 申請日: | 2012-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715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甘婷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甘婷婷 |
| 主分類號: | H01B7/00 | 分類號: | H01B7/00;H01B7/08;H01B7/22;G02B6/4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110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型 電梯 隨行 電纜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纜,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復合型電梯隨行電纜。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電梯是高層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代步設備,要經常的上下運動,為電梯提供工作電源的電纜線也必然地隨著其上下運動,而且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人們工作生活的需要,在電梯內也需要有通訊及監(jiān)控等一些活動,為此,在電梯旁邊還得懸掛相關的信號線,與電梯一起反復的升降,在電梯高速運動中,電纜的風阻大,使電纜頻繁受拉,影響使用壽命,而且由于各種線路過于復雜,而且這些線路因其抗拉性能相對較差,在較長期的經常性地升降運動后,有可能出現(xiàn)斷裂、損壞,帶來斷電停駛或其他相關功能中斷的后果。此外,普通的電梯通信采用并行通信技術,并行通信的數(shù)據(jù)各位必須同時發(fā)送和接受,這就要求每個通信單位必須具有兩根信號線,這樣如果電梯樓層很高的,并行通信的電纜會很多,給電梯的上下帶來不便,且影響電梯的運行速度,如果需要在電梯內加裝語音裝置,如音箱,緊急呼叫電話等設置,這些必須設置相應的電纜與外界通信,單獨設置這些電纜成本高,安全性能差,隨著電梯運行過程中,線纜容易斷裂損壞,使得電梯內設備無法使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復合型電梯隨行電纜,該電纜將各種通信電纜及電梯內設備電纜設置在電梯隨行電纜中,極大減少了電梯井道內電纜的數(shù)量,方便了電梯的運行和檢修。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復合型電梯隨行電纜,包括非金屬擠壓體及其設置在其內部的電纜,所述非金屬擠壓體內至少設有一根與電纜相同走向的光纜,在非金屬擠壓體內還設有兩束抗拉鋼絲;所述光纜由光纖、緊護套、加強元件和光纜護套組成,光纖包裹于緊護套中,緊護套包裹于加強元件中,加強元件包裹于光纜護套中。
優(yōu)選的,所述抗拉鋼絲為絞合鋼絲束,光纜位于兩束抗拉鋼絲的中間
采用本技術方案的發(fā)明,其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的電梯隨行電纜將多根電纜、光纜及抗拉鋼絲設置在現(xiàn)有的電梯隨行電纜的非金屬擠壓體內,這不僅極大減少了電梯井道內電纜的數(shù)量,方便了電梯的運行和檢修,而且增強了電梯隨行電纜的抗拉強度,延長了電梯隨行電纜的使用壽命,保證了電梯電纜的運行安全,提高了電梯運行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非金屬擠壓體;2、光纜;3、抗拉鋼絲;4、電纜;21、光纖;22、緊護套;23、加強元件;24、光纜護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本發(fā)明的復合型電梯隨行電纜,包括非金屬擠壓體1及其設置在其內部的電纜4,所述非金屬擠壓體1內至少設有一根與電纜4相同走向的光纜2,在非金屬擠壓體1內還設有兩束抗拉鋼絲3;所述光纜2由光纖21、緊護套22、加強元件23和光纜護套24組成,光纖21包裹于緊護套22中,緊護套22包裹于加強元件23中,加強元件23包裹于光纜護套中24。所述抗拉鋼絲3為絞合鋼絲束,光纜2位于兩束抗拉鋼絲3的中間。
在使用中,本復合型電梯隨行電纜可根據(jù)需要靈活調整,可將兩束抗拉鋼絲3設置在非金屬擠壓體1內的兩側,讓非金屬擠壓體1內部的電纜4均位于兩束抗拉鋼絲3之間;還可將非金屬擠壓體1內的部分電纜4,部分更換成通信電纜和因特網通信電纜等,具體在此就不贅述。
上述僅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上述結構作各種變化和改進,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甘婷婷,未經甘婷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3802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