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鈦-銻-碲相變材料沉積方法及相變存儲單元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37544.2 | 申請日: | 2012-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008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7 |
| 發明(設計)人: | 宋三年;宋志棠;張中華;顧怡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1L45/00 | 分類號: | H01L4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偉 |
| 地址: | 20005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相變 材料 沉積 方法 存儲 單元 制備 | ||
1.一種鈦-銻-碲相變材料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驟:
沉積Ti前驅體,所述Ti前驅體包括(R1)4Ti、(R1R2N)4Ti、(R1O)4Ti、((R1)3Si)4Ti及TiM4的一種或一種以上,其中R1和R2為含有1~10個碳的直鏈、支鏈或環狀形式的烷基,M為Cl、F或Br;
沉積Te前驅體,所述Te前驅體包括(R1)2Te、(R1R2N)2Te、((R1)3Si)2Te的一種或一種以上,其中R選自含1~10個碳的直鏈、支鏈或環狀形式的烷基或烯基;
沉積Sb前驅體,所述Sb前驅體包括(R1)3Sb、(R1R2N)3Sb、(R1O)3Sb、((R1)3Si)3Sb、SbM3的一種或一種以上,其中R1和R2為含有1~10個碳的直鏈、支鏈或環狀形式的烷基,M為Cl、F或Br。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銻-碲相變材料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沉積的方法為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循環化學氣相沉積CVD及原子層沉積ALD方法中的一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銻-碲相變材料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或同時實施三個沉積步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銻-碲相變材料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時實施三個沉積步驟中的任意兩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銻-碲相變材料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別在每個沉積步驟之后引入氫或氫等離子體的步驟。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銻-碲相變材料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在完成三個沉積步驟之后引入氫或氫等離子體的步驟。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銻-碲合相變材料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供應前驅體前,清洗所述襯底上未被吸收的前驅體。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銻-碲相變材料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沉積壓力、沉積溫度及前驅體供應時間控制所述鈦-銻-碲相變材料成分。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銻-碲相變材料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沉積溫度的范圍為60~350℃。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銻-碲相變材料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沉積壓力的范圍為0.001~10Torr。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銻-碲相變材料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沉積時通入的反應氣體H2的速率為0~1000sccm。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銻-碲相變材料沉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鈦-銻-碲相變材料膜沉積于一基底上,沉積前還包括對所述基底進行清洗的步驟。
13.一種相變存儲單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提供一半導體襯底,于所述半導體襯底表面制備下電極;
2)于所述下電極表面沉積氧化硅層;
3)利用曝光-刻蝕工藝于所述氧化硅層上刻出直至所述下電極的沉積孔;
4)依據權利要求1~11任意一項所述的鈦-銻-碲相變材料沉積方法于所述沉積孔內填充鈦-銻-碲相變材料;
5)去除所述氧化硅層表面的鈦-銻-碲相變材料;
6)制作上電極結構。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相變存儲單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曝光-刻蝕工藝采用的曝光方法為電子束曝光,刻蝕方法為反應離子刻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37544.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