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抗起毛液及改善棉質機織面料起毛起球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33237.7 | 申請日: | 2012-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665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明(設計)人: | 徐兆海;鐘綿國;胡志剛;倪蓉;曾旭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羅萊家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M15/263 | 分類號: | D06M15/263;D06M15/643;D06M15/507;D06M13/50;D06M13/513;D06M10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富石律師事務所 31265 | 代理人: | 沈其梅 |
| 地址: | 200001 上海市黃***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起毛 改善 機織 面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領域,具體的涉及抗起毛液及其抗面料起毛起球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衣食住行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從衣著上,紡織品面料層出不窮,但是紡織品的需求和要求也越來越高。
紡織品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反反復復摩擦,很多織物中的纖維兩端會露出表面,形成茸毛,當這些茸毛不能很快脫落而繼續經受摩擦時,就會形成顆粒狀,呈現起毛球,從而使織物的外觀受損,尤其是棉質機織面料,因此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性備受消費者關注。影響織物起毛球程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纖維性能、紡紗方式和工藝條件、紗線混紡比例和原料搭配、制造類型、組織結構、染整工藝、服用條件等。
在現有技術中,為了克服纖維素纖維機織物的起毛起球現象,常以纖維素纖維與其他纖維混紡來改造。但是要顯著改善起毛球現象,則要以纖維素纖維低比例,其他纖維高比例來混紡。這樣,織物中纖維素纖維的舒適性優勢就不顯著。
所以,本領域迫切需要開發能不改變紡織品面料組成,提高抗起毛效果的抗起毛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需改變面料組成的抗起毛液及其抗棉質機織面料起毛起球的方法,以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缺點和不足。
本發明所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作為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抗起毛液,所述抗起毛液按照重量份數計,包括:
上述柔軟劑為脂肪酸衍生物柔軟劑或有機硅柔軟劑。
上述柔軟劑為氨硅油或聚甘油脂肪酸酯。
上述附著力促進劑為促進劑樹脂類附著力促進劑或硅烷偶聯劑。
上述樹脂類附著力促進劑為改性有機硅化合物;上述硅烷偶聯劑為Y-縮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硅。
作為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改善棉質機織面料起毛起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抗起毛液的制備:將水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柔軟劑及附著力促進劑混合,加入水中,制成抗起毛液,其中,按照重量份數計,水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柔軟劑:附著力促進劑:水的比例為1~10:1~10:1~3:70~700;
(2)浸泡:將面料基布放入步驟(1)制備好的所述抗起毛液中,浸泡;
(3)干燥:將步驟(2)浸泡后的棉質機織面料進行干燥;
(4)后整理:將步驟(3)干燥后的棉質機織面料進行后整理即可。
上述柔軟劑為脂肪酸衍生物柔軟劑或有機硅柔軟劑。
上述附著力促進劑為樹脂類附著力促進劑或硅烷偶聯劑。
上述樹脂類附著力促進劑為改性有機硅化合物;上述硅烷偶聯劑為Y-縮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硅。其中,所述基布由經線和緯線經緯編織而成,所述經線為滌綸纖維和棉纖維的混紡纖維,所述緯線為滌綸纖維和棉纖維的混紡纖維。
進一步,所述經線采用滌綸纖維和棉纖維的混紡纖維,所述滌綸纖維和棉纖維的直徑比為1~3:1~3。
進一步,所述緯線為滌綸纖維和棉纖維的混紡纖維,所述滌綸纖維和棉纖維的直徑比為1~3:1~3。
本發明所述棉質機織面料為純棉機織面料或棉纖維和其他纖維混紡的機織面料。
本發明所述“附著力促進劑”是指樹脂類附著力促進劑或硅烷偶聯劑等可以促進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之間親和力的化合物。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采用了抗起毛液浸泡的方法,克服了纖維素纖維機織物,特別是棉質機織面料的起毛球現象。
2、采用本發明抗起毛液,不需要改變織物中纖維素比例,從而保持面料的舒適性。即本發明可以采用纖維素纖維與其他纖維混紡面料作為基布,不需要纖維素纖維低比例,不需要提高其他纖維高比例來混紡,保留了織物中纖維素纖維的舒適性優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應理解,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本發明使用的面料基布由經線和緯線經緯編織而成,經線為滌綸纖維和棉纖維的混紡纖維,所述緯線為滌綸纖維和棉纖維的混紡纖維。
經線采用滌綸纖維和棉纖維的混紡纖維,其中,滌綸纖維和棉纖維的直徑比為1~3:1~3。
緯線采用滌綸纖維和棉纖維的混紡纖維,其中,滌綸纖維和棉纖維的直徑比為1~3:1~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羅萊家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羅萊家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3323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層拉網尺寸穩定性好面料
- 下一篇:一種雞羽毛梗的加工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