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織物組織的防偽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33210.8 | 申請日: | 2012-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827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潘如如;劉基宏;高衛東;王鴻博;朱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9C5/00 | 分類號: | G09C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12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織物組織 防偽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織物組織的加密方法,包括具體的編碼、加密和解密方法,其屬于新型新型加密和解密領域,具體涉及到利用織物組織進行編碼的方法、加密和解密方案等。
背景技術
織物是由經紗和緯紗兩組紗線進行交織而成的,織物的種類幾乎有無數種,但對于經紗和緯紗的交織點卻只有兩種狀態,一種是經紗浮于緯紗之上,稱為經浮點(經組織點),另一種是緯紗浮于經紗之上,稱為緯浮點(緯組織點),在進行織物組織表示時,常用“1”表示經浮點,“0”表示緯浮點,對應的織物組織用一個二維矩陣進行表示。
在密碼學上,相關的密碼編碼常用二進制進行表達,即采用“1”和“0”兩個最原始碼,然后通過多位組合形成相關的密碼。
本上面敘述可以看出,織物組織與密碼學中的編碼方法表達非常相似,基于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加密方法。首先基于織物的組織結構提出了一種編碼方法,并給出了編碼實例;在完成織物組織的編碼后,織物形成織物;在解密時,首先識別出織物組織,再根據相關的解密方法,得到原始的加密信息?;诒景l明提出的加密和解密方法可以利用常見的織物面料進行加密和解密,實現信息的安全保護,也可作為相關產品的防偽工具。本發明提出的加密和解密方法的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織物組織的加密方法,用于實現相關信息的安全保護和產品防偽。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1)根據織物組織的構成,給出了一種二進制編碼方法;
(2)以織物組織的編碼方法為基礎,給出了一種相關字符的加密方法;
(3)在解碼時,先識別出織物組織結構,再根據解碼標準得到原始信息。
附圖說明
圖1基于織物組織的加密和解密流程
圖2織物組織編碼實例
圖3一種字母和數字的加密實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織物組織中存在兩種浮點,一種為經浮點,一種為緯浮點,在本發明提出的加密方法中一般用“1”表示經浮點,“0”表示緯浮點,特殊情況下,也可以采用相反的方式進行。圖2即為一種織物組織的編碼實例。
織物組織的大小由經紗重復數和緯紗重復數決定,同樣一種織物組織大小能夠表示的字符也是由這兩個因素決定,一般來說,如果織物組織中含有N個組織點,那么這個織物組織大小可以表示2N個編碼。
在密碼學中,原始信息一種由字母和數字組成(中文可以用拼音表達),為此本文給出了一種最簡單的編碼作為實施實例。當然實際的字符編碼方式可根據需要決定,在編碼形成后,可生產對應的密碼手冊,在解碼時根據密碼手冊進行原始信息還原。
本發明給出的示例編碼以ASCII代碼表為基礎,在ASCII代碼表中每個字母和數字都是由8個二進制數字表示,比如大寫字母“A”用“01000001”表示,小寫字母“a”用“01100001”,數字“0”用“01100000”表示。那么在利用織物組織進行編碼時,只需要用包含8個組織點的織物組織進行編碼就可以了,本例中用一個3×3大小的組織組織進行編碼,具體的編碼表如圖3所示。
本例中編碼組織點,黑色的■表示經組織點,對應編碼中的“1”,白色的□表示組織點,對應編碼中的“0”。在編碼時,織物組織結構的順序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在實際編碼時,具體編碼方式可根據需要進行改變。同樣本例采用的是3×3組織大小進行編碼的,也可以采用其他組織大小進行編碼。在設計好編碼方式后,都應該有一個圖3所示的編碼表。
在將原始信息按照織物組織編碼后,利用機器按照織物組織進行織物織造,即可實現信息的織物結構表達。
在解碼時,首先分析織物的組織結構,在得到織物組織結構后,按照圖3所示的編碼表進行織物結構的劃分,從而進一步得到每個編碼對應的原始字符,最終組合得到解碼信息。
在實際編碼時,還可以進一步利用織物組織加入加密位,比如本例中有9個組織點,但實際上只使用了7個組織點,前面兩個組織點可以用于加密位使用,比如存儲織物組織的讀取順序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3321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