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助于緩解視疲勞的養生保健食品配方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32199.3 | 申請日: | 2012-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593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明(設計)人: | 姚小青;郭武艷;邳馨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L1/29 | 分類號: | A23L1/29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助于 緩解 疲勞 養生 保健食品 配方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助于緩解視疲勞的養生保健食品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社會的進步,使得眼睛的負擔越來越大,長時間伏案,近距離工作,過度使用眼的調節能力,都在加重視疲勞,長期用眼者,應高度重視眼保健。祖國傳統中醫藥在緩解視疲勞方面具有很大優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助于緩解視疲勞的養生保健食品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是由下述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的:枸杞子600-1400份、黃精600-1500份、茯苓600-1500份、山藥1000-2000份、桑椹800-1300份、越橘600-1400份、菊花400-1100份、決明子900-1500份。
以上各成分的最佳重量配比是:枸杞子1000份、黃精1000份、茯苓1000份、山藥1500份、桑葚1000份、越橘1000份、菊花700份、決明子1200份。
一、本發明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配方中各原料置于煮提鍋中,浸潤30分鐘,然后加入10倍量的去離子水,室溫浸泡2小時后加熱至沸騰,煮沸提取2小時,傾出水提液,過濾。
(2)再次加入原料10倍量的去離子水,煮沸提取2小時,傾出水提液,過濾。
(3)合并步驟(1)、(2)所得濾液,冷卻至室溫,離心30分鐘,棄去沉淀,收集上清液。
(4)將步驟(3)所得的濾液濃縮至藥液比為1∶2(60℃),添加天然吸附澄清劑(北京正天成澄清技術有限公司),離心30分鐘,棄去沉淀,收集上清液;
(5)將步驟(4)所得的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27g·ml-1(60℃),干燥,粉碎,分裝成10克的小包裝。
本發明的配方組成合理,制作工藝科學,攜帶及食用方便。長期食用本品能有效緩解視疲勞,改善眼干澀、異物感、眼皮沉重感、視物模糊、畏光流淚、眼脹痛及眼部充血等癥狀。
二、用藥分析
枸杞子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Lycium?barbarum?L.的干燥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平。歸肝、腎經。
【功效】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應用】治療精血不足所致的視力減退、內障目昏、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遺精滑泄、耳聾、牙齒松動、須發早白、失眠多夢以及肝腎陰虛,潮熱盜汗、消渴等證。
《神農本草經》稱枸杞子“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
《本草匯言》贊之“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
《本草綱目》記載:“枸杞,補腎生精,養肝,明目,堅筋骨,去疲勞,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令人長壽。”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枸杞子含有甜菜鹼、多糖、粗脂肪、粗蛋白、胡蘿卜素、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鈣、磷、鐵、鋅、錳、亞油酸等營養成分。枸杞子對免疫有促進作用,同時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可提高血睪酮水平,起強壯作用;對造血功能有促進作用;對正常健康人也有顯著升白細胞作用;還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勞、抗突變、抗腫瘤、降血脂、保肝及抗脂肪肝、降血糖、降血壓、補腎、明目、養顏、健腦、排毒、保護生殖系統、抗輻射損傷等功能。
黃精為百合科植物滇黃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Hemsl.)、黃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或多花黃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的干燥根莖。
【性味與歸經】甘、平。歸脾、肺、腎經。
【功效】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
【應用】治療肺金氣陰兩傷之干咳少痰、肺腎陰虛之勞嗽久咳、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食欲不振、口干食少,能延緩衰老,改善頭暈、腰膝酸軟、須發早白、精血不足,內熱消渴等癥。
《本草綱目》:“補諸虛、止寒熱、填精髓。”
《日華子本草》:“補五勞七傷,助筋骨,生肌,耐寒暑,益脾胃,潤心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3219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