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顆粒加載混合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30098.2 | 申請日: | 2012-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333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0 |
| 發明(設計)人: | 劉曉良;吳恒亮;朱曉健;徐貝貝;黃亮;崔世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M99/00 | 分類號: | G01M9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燕燕;楊志兵 |
| 地址: | 201108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顆粒 加載 混合 裝置 | ||
1.一種顆粒加載混合裝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引壓接頭(1)、引壓軟管(2)、引管接頭(3)、顆粒容器蓋板(5)、顆粒容器支架(6)、椎管(7)、連接箱體(8)、顆粒容器(9)、密封圈(11)、椎管固定板(12)、文丘里管(14)、擾流板(15)和法蘭(16);
所述連接箱體(8)為倒置的L型結構,在其頂板和側壁上設有缺口,側壁缺口上下處設有滑道;
所述椎管固定板(12)由相互垂直的兩塊平板組成,其中,水平方向的平板中部設有槽口,豎直方向的平板上下設有滑輪;
所述顆粒容器(9)的頭部為錐型收縮結構,顆粒(10)放置在所述顆粒容器(9)內部,所述顆粒容器蓋板(5)將顆粒容器(9)的底部密封,所述引管接頭(3)安裝在所述顆粒容器(9)的側壁;
所述文丘里管(14)的兩端管口處分別安有所述法蘭(16),所述擾流板(15)安裝在所述文丘里管(14)入口處的管道內,并向出口處彎折,在所述擾流板(15)與所述文丘里管(14)入口處之間的管壁上設有所述引壓接頭(1),所述文丘里管(14)的中部設有開口,所述連接箱體(8)的下端固定在開口處,所述椎管(7)安裝在所述椎管固定板(12)的中部槽口處,其上端面與所述椎管固定板(12)水平方向的平板的上端面平齊,所述椎管固定板(12)水平方向的平板穿過所述連接箱體(8)側壁的缺口,豎直方向的平板上的滑輪卡入所述連接箱體(8)側壁上的滑道并通過所述密封圈(11)形成徑向密封,所述顆粒容器(9)的頭部卡入所述連接箱體(8)頂板上的缺口,顆粒出口處與所述椎管(7)貼合,所述顆粒容器支架(6)對所述顆粒容器(9)進行支撐固定,所述引壓軟管(2)將所述引壓接頭(1)與引管接頭(3)連接。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加載混合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擾流板(15)的形狀為三角形或圓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30098.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