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介孔氧化鎂、負載CoMo金屬硫化物的加氫脫硫催化劑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25536.6 | 申請日: | 2012-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575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唐天地;馬玉莉;劉濤濤;張磊;宋文波;柯清平;金輝樂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32/00 | 分類號: | B01J32/00;C01F5/02;B01J23/882;C10G45/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黃美娟;俞慧 |
| 地址: | 325035***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氧化鎂 負載 como 金屬 硫化物 加氫 脫硫 催化劑 及其 應用 | ||
1.一種介孔氧化鎂,其通過如下步驟制備:
(1)在密閉反應釜中,以水為反應介質,室溫下氫氧化鎂和二氧化碳充分反應,然后將反應釜內反應液過濾,得到含有Mg(HCO3)2的濾液;
(2)在含有Mg(HCO3)2的濾液中加入大分子表面活性劑N,N-二乙基-N-十六烷基-N-(3-甲氧基硅烷丙烷)碘化銨,攪拌下加熱至80~95℃保持0.5~2小時,過濾、干燥后于350~450℃焙燒3~4小時,得到介孔氧化鎂。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氧化鎂,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分子表面活性劑N,N-二乙基-N-十六烷基-N-(3-甲氧基硅烷丙烷)碘化銨的加入量為每500?mL含有Mg(HCO3)2的濾液中加入5~20mL。
3.一種利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氧化鎂制備的負載CoMo金屬硫化物的加氫脫硫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氫脫硫催化劑是以所述的介孔氧化鎂作為載體,通過等體積浸漬法制得,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a)將含有Co、Mo的金屬鹽溶于含有絡合劑的水溶液中,將所得混合溶液逐滴加到所述介孔氧化鎂載體中,室溫靜置12個小時以上,干燥得到催化劑前驅體;其中控制含有Co、Mo的金屬鹽中Co與Mo的原子比例為0.25~0.6:1,所述混合溶液按照其中含有的Mo以MoO3的形式計算為介孔氧化鎂質量的8~20wt.%投料;所述的絡合劑為乙二胺四乙酸或檸檬酸;當所述絡合劑為乙二胺四乙酸時,用氨水溶解絡合劑形成含有絡合劑的溶液;當絡合劑為檸檬酸時,用水或氨水溶解絡合劑形成含有絡合劑的溶液;
(b)催化劑前驅體在H2S+H2的混合氣氛中,于350~450℃硫化3~4小時,即得負載CoMo金屬硫化物的加氫脫硫催化劑。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負載CoMo金屬硫化物的加氫脫硫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絡合劑為乙二胺四乙酸。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負載CoMo金屬硫化物的加氫脫硫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2S+H2的混合氣氛中H2S的體積分數為10~15%。
6.如權利要求3或5所述的負載CoMo金屬硫化物的加氫脫硫催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催化劑前驅體在H2S+H2的混合氣氛中以2~5℃/min的速率升溫至350~450℃。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負載CoMo金屬硫化物的加氫脫硫催化劑,其特征在于:含有Co的金屬鹽為Co(NO3)2·6H2O,含有Mo的金屬鹽為(NH4)6Mo7O24·4H2O。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負載CoMo金屬硫化物的加氫脫硫催化劑在二苯并噻吩的加氫脫硫反應中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大學,未經溫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2553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