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臥式魚皮脫鱗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25092.6 | 申請日: | 2012-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255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程金石;周茂軍;楊繼新;董秀萍;朱蓓薇;辛丘巖;王慧慧;張利萍;王學俊;陶學恒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2C25/02 | 分類號: | A22C25/02 |
| 代理公司: | 大連智慧專利事務所 21215 | 代理人: | 劉琦 |
| 地址: | 11603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臥式 魚皮 脫鱗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海洋食品機械制造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去除魚皮上魚鱗的裝置。
背景技術
魚類產品是人們主要食物來源之一。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魚產品的食用越來越多樣化和精細化,其中魚片是主要的食用形式。在生產魚片過程中,將產生大量魚皮副產品。魚皮包含有魚皮組織和魚鱗,前者可以用作食材,后者可以用于提煉膠原蛋白等高檔生物制品。所以,將二者有效分離可以使魚皮物盡其用,最大限度發揮其經濟價值。經檢索可知,現有文獻提出的魚鱗去除裝置或器具均針對魚體脫鱗,不能用于魚皮脫鱗。有關廠家在用的魚皮脫鱗裝置均為立式結構,只能實現按批次投料的間歇式脫鱗作業,無法連續生產,且效率較低、操作不便。
發明內容
針對魚片生產過程的副產品——魚皮,為進一步深加工,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以連續生產方式實現魚皮脫鱗的設備,旨在達到方便操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目的,特別是能夠有效分離并收集大部分脫下的魚鱗,為后續操作提供便利。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臥式魚皮脫鱗機,包括固定支撐各單元機構的機架,還包括由電機驅動的行星齒輪機構。其中,所述行星齒輪機構包括由所述電機驅動的太陽輪、固定于所述機架上的行星輪,以及外圍的內齒圈;所述內齒圈連接了同步轉動的網狀滾筒;所述滾筒上方設有噴淋頭,下方設置槽狀集鱗器;所述集鱗器的槽體上開設有排水縫。
所述滾筒的網眼為落鱗用矩形網眼(優選方式,長度為10~20毫米,寬度為2~5毫米)。所述滾筒的一端側上部設置進料口,另一端側下部設置出料口;從所述進料口向出料口的方向,所述滾筒內壁設置10~85度螺旋角的螺旋板狀推進器;所述推進器的螺旋板為斷續間隔方式設置。所述滾筒中心的中心軸在長度方向和圓周方向均間隔設置有支向筒壁所述螺旋板間隔處的攪拌桿(優選為沿滾筒徑向設置,且前端接近筒壁);在所述滾筒的內壁上對應每一所述攪拌桿的兩側圓周上間隔設置支向筒內的摩擦桿(優選為沿滾筒徑向設置);所述攪拌桿與所述摩擦桿為表面粗糙的柱體,工作時,二者之間留有揉搓魚皮的間距。
優選方式下,所述太陽輪的驅動軸連接并帶動位于所述滾筒中心的中心軸同步轉動。所述電機選用調速電機,電機與所述行星齒輪機構的驅動軸之間通過鏈傳動單元相關聯。
最優方式下,在所述中心軸的軸向間隔設置4-10組攪拌桿,每組攪拌桿為所述中心軸周向等角距間隔設置的4根,指向筒壁;相應針對每一組所述攪拌桿兩側的所述滾筒內壁圓周上分別間隔設置所述摩擦桿,因此摩擦桿的組數為攪拌桿的兩倍。
工作時,所述攪拌桿與所述摩擦桿以及所述螺旋板狀推進器都位于滾筒內,但相互之間不會發生干涉。而所述推進器,即類似于現有技術的螺旋葉片推進結構,但其葉片固定于滾筒內壁上,優選為短板形式,板高為10~60毫米;對于螺旋升角較大的情況,由于導程過大,因此,相鄰螺旋板相互間隔即斷續方式設置,同時讓出攪拌桿攪拌的位置。工作時,隨著滾筒轉動,物料推擠,從進料口向出料口方向逐漸螺旋推進,導向出料口。
優選方式下,所述滾筒的進料口位于所述行星齒輪機構一側。所述攪拌桿與所述摩擦桿的柱體表面開設各種方向的直槽、環槽或螺紋槽,以達到粗糙表面的目的,促進對魚皮的揉搓。
此外,所述滾筒的下方設置有連接于機架上的托輥,起支撐作用;所述滾筒外側圍置有防護罩,以便工作場地的清潔。
本發明設備采用臥式結構,以便實現連續生產;利用攪拌桿和摩擦桿的相對運動實現魚皮脫鱗,攪拌桿和摩擦桿的粗糙表面結構增加脫鱗效果;滾筒和中心軸反向旋轉的相對運動形式使魚皮物料保持在滾筒下部,使除鱗作業持續進行;利用滾筒上的推進器實現魚皮物料從進料口向出料口自動運動;利用滾筒上的窄縫結構過濾已經脫下的魚鱗,簡化后續操作;采用噴淋頭沖刷方式輔助濾除魚鱗。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去鱗效果突出、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臥式魚皮脫鱗機的原理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臥式魚皮脫鱗機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分別為:調速電機1、機架2、托輥3、滾筒4、摩擦桿5、推進器6、中心軸7、攪拌桿8、集鱗器9、防護罩10、噴淋頭11、進料口12、出料口13、鏈傳動單元14、行星輪15、太陽輪16、內齒圈17。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臥式魚皮脫鱗機的主體結構由調速電機1、機架2、托輥3、滾筒4、摩擦桿5、推進器6、中心軸7、攪拌桿8、集鱗器9、防護罩10和噴淋頭11等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工業大學,未經大連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2509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