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移動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24827.3 | 申請日: | 2012-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843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馬昌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州TCL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M1/02 | 分類號: | H04M1/02;G06F1/1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 地址: | 516006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動 終端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通訊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手機等移動終端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現有技術中,通常在主機和殼體上分別設置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通過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的配合實現主機和殼體的固定配合。而在移動終端側緣設置電源鍵等功能鍵的地方再設置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往往會占用更多的結構空間,不利于移動終端的小型化和輕便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移動終端,能夠優化移動終端的結構空間且使移動終端的拆卸更為簡便。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移動終端,該移動終端包括主機、第一殼體、第二殼體以及卡扣按鍵。第一殼體與主機固定配合;第二殼體與主機或第一殼體通過卡扣配合;卡扣按鍵用于控制主機上的電源鍵,同時用于扣合第二殼體。
其中,主機或第一殼體設有多個第一卡扣部,第二殼體設有與多個第一卡扣部相匹配的多個第二卡扣部,主機或第一殼體在卡扣按鍵對應的位置不設置第一卡扣部,第二殼體在卡扣按鍵對應的位置不設置第二卡扣部,第二殼體在卡扣按鍵對應的位置的扣合通過卡扣按鍵實現,以減少因在卡扣按鍵對應的位置設置第二卡扣部所占用的結構空間。
其中,卡扣按鍵的端部設有卡鉤,第二殼體設有卡鉤相匹配的卡槽,卡鉤與卡槽干涉配合,按下卡扣按鍵時,卡鉤與卡槽解除干涉使得第二殼體易于拆卸。
其中,第二殼體設置有與卡扣按鍵匹配的開口。
其中,開口設于第二殼體邊緣的彎折區。
其中,開口設于第二殼體邊緣的彎折區的左上部。
其中,開口設于第二殼體邊緣的彎折區的右上部。
其中,開口設于第二殼體邊緣的彎折區的中間位置。
其中,卡扣按鍵控制移動終端的電源鍵,長按卡扣按鍵以開啟或關閉移動終端。
其中,移動終端為手機、平板電腦或個人數字助理。
本發明提供的移動終端設置有控制移動終端主機上的某一功能按鍵的卡扣按鍵,通過卡扣按鍵實現第二殼體與主機或第一殼體的配合,在設置卡扣按鍵處無需另行設置卡扣來扣合第二殼體。本發明提供的移動終端能夠優化移動終端的結構空間,且易于拆卸。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移動終端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移動終端另一方向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的移動終端的卡扣按鍵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所示的移動終端的II部分示意圖;
圖5是圖1所示的移動終端卡扣按鍵和第二殼體的配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應用來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請一并參閱圖1-5,圖1是本發明移動終端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移動終端另一方向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的移動終端的卡扣按鍵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1所示的移動終端的II部分示意圖;圖5是圖1所示的移動終端卡扣按鍵和第二殼體的配合示意圖。
本發明移動終端一實施例包括主機11、第一殼體12、第二殼體13以及卡扣按鍵14。
主機11上設置有彈性件112和基帶芯片(圖未示),基帶芯片負責移動終端上主應用程序的處理、對鍵盤以及其他外圍設備的響應。由于基帶芯片屬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故在此不作贅述。
第一殼體12與主機11固定配合,其配合可參考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方式,在此不作贅述。
本實施例中,第二殼體13與主機11通過卡扣配合。在本發明其他的實施例中,第二殼體13可以與第一殼體12通過卡扣配合,本發明對此不做限定。第二殼體13上設置有卡槽131以及與卡扣按鍵14匹配的開口132。開口132設于第二殼體13邊緣的彎折區134上。本實施例中,開口132設于彎折區134的右上部。當然,開口132也可設于彎折區134的左上部或中間位置,本發明對此不做限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州TCL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未經惠州TCL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2482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