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靜電和屏蔽電磁波的桑蠶絲及制品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22086.5 | 申請日: | 2012-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789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鄧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鄧東 |
| 主分類號: | D06M15/356 | 分類號: | D06M15/356;D06M11/83;D06M15/507;D06M101/10 |
| 代理公司: | 昆明科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53111 | 代理人: | 孫山明 |
| 地址: | 637200 四川省南充***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靜電 屏蔽 電磁波 桑蠶絲 制品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桑蠶絲及制品的制備方法,尤其是防靜電和電磁屏蔽的功能性桑蠶絲及制品的制備。
背景技術
????同其它動植物蛋白一樣,蠶絲蛋白含有酸性氨基酸殘基和堿性氨基酸殘基。酸性氨基酸殘基電離H+而使蛋白質帶負電荷,堿性氨基酸殘基可以結合H+而使蛋白質帶正電荷。同時,半胱氨酸殘基、酪氨酸殘基也可以電離H+而使蛋白質帶負電荷。因而,蠶絲綢織物在干燥空氣中輕微的摩擦也易產生大量靜電,刺激人體體表神經,皮膚的紅疙瘩導致皮膚干燥、角質化,更嚴重的是極易刺激神經傳到大腦,長期休息多夢易造成亞健康。
因銀的高導電性形成的電磁屏蔽功能,一般含少量鍍銀的纖維或長絲(1%左右)就具有良好的抗靜電功能,迅速消除因摩擦所產生的靜電,人感覺無靜電之舒適感,且在鍍銀纖維的織物內形成導電的網絡,把電磁波傳導出去,起到電磁屏蔽效果,保護人體免受電磁波侵害,尤其是保護孕婦腹中胎兒免受電磁波污染。
????聚乳酸以淀粉植物為原料得到乳酸二聚體再開環聚合得到的聚合物,聚乳酸可以生物降解,實現自然界的循環,因此是理想的綠色高分子材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以桑蠶絲纖維為基體,將納米銀植入基體,使銀離子牢固地與桑蠶絲纖維結合成一體,從而提供一種防靜電和屏蔽電磁波的桑蠶絲及制品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1)將粒徑為15~25nm、濃度為0.45~8.0μg·mL-1納米銀液加入丙三醇與水組成的溶劑中作為納米銀分散液,其中,丙三醇與水的體積比為1:?2;
(2)將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丙三醇與水組成的溶劑中,其中,丙三醇與水的體積比為1:?0.1~1:0.3,加熱90℃~120℃,在以上溶劑中放入桑蠶絲纖維,桑蠶絲纖維與溶劑體積比為1:1.5~1:?2,回流20分鐘后噴淋納米銀分散液于回流中的桑蠶絲纖維與溶劑中,反應1~3小時,分離,去離子水洗滌;
(3)將步驟(2)洗滌后的桑蠶絲纖維浸泡在2%~3%聚乳酸液中以規整纖維形態后,真空干燥,得納米銀桑蠶絲纖維。
所述的方法是步驟(2)的桑蠶絲纖維的平均直徑為245nm,最小直徑為54nm。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發明通過納米銀液植入的桑蠶絲纖維,其面料有良好的防靜電和電磁屏蔽的效果。根據模擬機洗100次的洗滌試驗,本發明桑蠶絲纖維對1GHz白噪聲的屏蔽效果仍在40dB以上。另外,桑蠶絲纖維在加入聚乳酸液后所規整的形態能夠縮小纖維直徑,增強纖維的斷裂強度,提高柔性。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將粒徑為15~25nm、濃度為0.45~8.0μg·mL-1納米銀液加入丙三醇與水組成的溶劑中,丙三醇與水的體積比為1:?2,作為納米銀分散液。將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丙三醇與水組成的溶劑中,以上丙三醇與水的體積比為1:?0.2,加熱至105℃,在以上溶劑中放入桑蠶絲纖維,桑蠶絲纖維與溶劑體積比為1:1.5,回流20分鐘,噴淋納米銀分散液于回流中的桑蠶絲纖維與溶劑中反應2小時,分離,去離子水洗滌。將洗滌后的桑蠶絲纖維浸泡在2%聚乳酸液中以規整纖維形態后,真空干燥,得納米銀桑蠶絲纖維。
實施例2:
在上述工藝中,選擇為平均直徑為245nm,最小直徑為54nm桑蠶絲纖維原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鄧東,未經鄧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2208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