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線纜檢測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14722.X | 申請日: | 2012-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526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佳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工業園區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2 | 分類號: | G01R31/02;G01J3/4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121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線纜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檢測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對線纜外圍絕緣體的顏色進行自動檢測的線纜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在使用線纜時可根據線纜外圍的絕緣體的顏色來區分線纜的正負,以防將線纜交叉放反而導致短路。而在現有的生產設備中還沒有能夠對線纜外圍的絕緣體的顏色進行自動檢測的檢測裝置。現有的檢測裝置大多是通過人工對線纜外圍的絕緣體的顏色進行分辨,進而核對線纜有沒有放反。這樣不僅浪費時間、浪費人力,同時還不能完全保證人工核對的正確率,生產效率較低。
有鑒于此,有必要對現有的檢測裝置予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線纜檢測裝置,該線纜檢測裝置能夠對線纜外圍的絕緣體的顏色進行自動檢測,以防將線纜交叉放反。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線纜檢測裝置,其包括用以放置線纜的壓制臺以及設置于所述壓制臺上方以對所述線纜外圍絕緣體的顏色進行檢測的檢測件,以防將所述線纜放反。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壓制臺上設置有用以收容所述線纜的第一收容槽。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線纜包括兩根細線纜,且兩根所述細線纜的前端芯線均暴露于空氣中。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前端分隔有用以分別收容兩根所述細線纜的兩個第二收容槽,且兩個所述第二收容槽均朝向正前方延伸。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檢測件上、靠近所述壓制臺的一端向下突伸有兩個突伸部,且兩個所述突伸部分別對應兩個所述第二收容槽設置。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兩個突伸部內均設置有傳感器,以對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內的所述細線纜后端外圍絕緣體的顏色進行檢測。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線纜檢測裝置通過設置有用以放置線纜的壓制臺以及設置于所述壓制臺上方的檢測件,從而所述檢測件可對所述線纜外圍的絕緣體的顏色進行自動檢測,以防將所述線纜交叉放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線纜對接裝置的部分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線纜對接裝置中線纜檢測裝置的立體圖。
圖3是圖1所示線纜對接裝置中線纜焊接裝置的立體圖。
圖4是圖1所示線纜對接裝置中電極清潔裝置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明的線纜對接裝置100用以將線纜(未圖示)內的兩根細線纜的前端芯線分別焊接到輪速傳感器(未圖示)上,且兩根細線纜的前端芯線已經過其他操作而暴露于空氣中了。
所述線纜對接裝置100包括用以放置線纜和輪速傳感器的壓制臺10、設置于所述壓制臺10上方以對所述細線纜的前端芯線向后部分(即下文的細線纜后端)的外圍絕緣體的顏色進行檢測的線纜檢測裝置20以及用以將所述兩根細線纜的前端芯線分別焊接到輪速傳感器上的線纜焊接裝置30。
所述線纜對接裝置100還包括操作臺40、固定在所述操作臺40上的滑軌41以及活動安裝在所述滑軌41上的滑塊42。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滑軌41沿橫向方向固定在所述操作臺40上,所述壓制臺10沿垂直于所述滑軌41的方向固定安裝在所述滑塊42上,從而所述滑塊42在所述滑軌41上左右滑動時可帶動所述壓制臺10左右滑動。
所述壓制臺10的后半段設置有用以收容所述線纜的第一收容槽11,自所述壓制臺10前半段的上表面向下凹陷有用以放置所述輪速傳感器的凹槽12。所述第一收容槽11的前端、靠近所述凹槽12處分隔有用以分別收容兩根所述細線纜的兩個第二收容槽(未圖示),且兩個所述第二收容槽均朝向正前方延伸。
所述滑塊42上、位于所述壓制臺10的一側還設置有安裝柱43。所述安裝柱43內設置有軸承44及用以推動所述軸承44轉動的第一氣缸(未圖示)。所述軸承44的頂端還安裝有可隨所述軸承44旋轉的壓桿45,所述壓桿45上開設有用以收容所述軸承44的孔洞451,且所述壓桿45旋轉至垂直于所述壓制臺10的方向時所述壓桿45的末端超出所述第一收容槽11。從而在將所述線纜放置入所述第一收容槽11后,可通過所述第一氣缸推動所述軸承44旋轉并帶動所述壓桿45轉動,進而將所述線纜緊固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1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工業園區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工業園區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1472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