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啤酒瓶清洗堿液回收與利用技術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12009.1 | 申請日: | 2012-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485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1 |
| 發明(設計)人: | 楊毅;茆平;王偉;張寧;王賡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連云港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C01D1/28;C02F1/6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顯國 |
| 地址: | 21009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啤酒瓶 清洗 回收 利用 技術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啤酒瓶清洗堿液回收與利用技術,特別是一種針對擬輸送給廢水(污水)處理廠的啤酒瓶清洗堿液的回收與循環再利用和廢水減排技術。
背景技術
在對啤酒瓶清洗過程中,雖然每個廠里的洗瓶機、瓶源都不一樣,洗瓶助劑也有差別,但根本目的和基本工序都相同或相似。洗瓶的目的是把空瓶子內外洗干凈,并加以消毒殺菌,為灌裝工序提供符合衛生及使用要求的包裝容器。啤酒瓶清洗堿液主要含有一定濃度的NaOH和由表面活性劑組成的助劑。利用NaOH的強堿性使啤酒瓶的標簽脫落,稱為脫標;利用助劑對啤酒瓶表面的油污進行清洗。兩者都溶解于以水為溶劑的液體中,但兩者在清洗過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不同,相互之間也不發生化學反應。
以克朗斯洗瓶機為例,其工藝流程為:進瓶→殘液傾倒→預浸泡→噴淋→堿1槽→堿2槽→堿3槽→堿后槽→熱水槽→冷水1槽(軟水)→冷水2槽(無菌水或飲用水)→清水噴淋→紫外線殺菌→出瓶。其中,在“堿1槽”至“堿后槽”中,其清洗液一般為配制有一定洗瓶助劑的NaOH堿液。通常啤酒瓶清洗堿液中NaOH溶度為2wt%,pH值為13.5-14.
在現有各種針對啤酒瓶廢棄堿液的回收和利用技術中,都是針對廢堿液中的固體雜質(懸浮物)的過濾、分離技術及其配套設備。但是,這些技術都無法提高廢棄堿液中的堿的活度,即雖然經過過濾后廢堿液的pH值與新鮮堿液pH值相當,但廢堿液中有效堿濃度很小,其中的堿性物質難以再利用。
在清洗完一定數量的酒瓶后,經過過濾和沉淀掉清洗液中的固體雜質,堿液通常被直接排放或輸送到污水處理廠(一般用酸中和后排放)。在現有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存在至少2個方面的問題:
1、廢堿液量較大,污水處理廠負荷大,對酸的消耗量大。
2、雖然廢堿液的pH值高達13.7左右,與新鮮堿液pH值相當,但廢堿液中有效堿濃度很小,其中的堿性物質無法再利用,浪費嚴重。
有效堿指的是NaOH+1/2Na2S,意思是Na2S水解后生成1/2的NaOH和1/2NaSH,均以Na2O(或NaOH)表示。有效堿濃度指溶液中能以NaOH形式存在的堿的濃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涉及一種啤酒瓶清洗堿液回收與利用技術,可顯著減少廢水的排放和中和酸的使用量,可有效回收并使堿液中的NaOH得到循環再利用。
本發明主要針對擬輸送給廢水(污水)處理廠的啤酒瓶清洗堿液,包括廢堿液的過濾與加熱,廢堿液的滴定與沉淀分離,滴定上清液的回收與循環使用等步驟環節。
一種啤酒瓶清洗堿液回收與利用技術,包括以下步驟:
1、廢堿液的過濾與加熱:廢棄堿液進行固體雜質的過濾分離,然后加熱堿液至60oC~80oC,對新出現的沉淀進行二次過濾;
2、廢堿液的滴定與沉淀分離:在充分攪拌下,對步驟1中過濾后的60oC~80oC的堿液清液調pH值為9-10;將沉淀與清液分離;
3、滴定清液的回收與循環使用:在步驟2分離出的清液中加入NaOH,調節清液的pH值使其有效堿濃度即[NaOH]為0.5?mol/L左右。
步驟1中所述的固體雜質的過濾采用無機陶瓷膜。
步驟2中的pH值優選9.3-9.5。
步驟3中所述的調節pH值范圍為13.5-14。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
第一,可有效提高廢堿液的活度:現有的過濾、沉淀等分離方式,只是簡單地將廢堿液中的固體雜質分離出去,分離后的堿液雖然pH值仍然較高,但由于并沒有改善堿液活度,已經無法完成脫標的作用,不能再利用。
第二,可有效減少廢水的排放和廢水處理時酸的使用量:現有技術對于分離后的廢堿液通常直接排放給廢水處理廠,然后用酸對其中的堿進行中和,最后排放到河流中。這不但浪費大量的酸和其中的堿,還增加了廢水的排放量。利用本技術可以有效地實現廢堿液的回收再利用,不但減少了酸的使用量,還減少了廢水的處理量和排放量。
第三,回收并處理后的堿液可代替常規新鮮配制的啤酒瓶清洗堿液:現有技術對利用物理分離技術對其中的固體雜質進行分離,得到的堿液活度無法達到使用要求,難以代替新鮮配置的堿液。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連云港研究院,未經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連云港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1200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纜芯線對線器
- 下一篇:一種低溫液化氣體壓力測量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