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壓縮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09713.1 | 申請日: | 2012-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753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1 |
| 發明(設計)人: | 河野博之;二上義幸;中本達也;今井悠介;作田淳;森本敬 | 申請(專利權)人: |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4B39/04 | 分類號: | F04B3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龍淳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縮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設置從壓縮機構部排出的制冷劑氣體分離油的油分離機構部的壓縮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在空調裝置、冷卻裝置等中使用的壓縮機,通常,在殼體內具有壓縮機構部和驅動該壓縮機構部的電動機部,發揮如下作用:從制冷循環返回的制冷劑氣體在壓縮機構部被壓縮,送入到制冷循環。通常,在壓縮機構部壓縮后的制冷劑氣體,由于暫時流過電動機的周圍而對電動機部進行冷卻,之后,從設置殼體上的排出配管送入到制冷循環(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即,在壓縮機構部壓縮后的制冷劑氣體,從排出口向排出空間排出。之后,制冷劑氣體,通過設置在框的外周的通路,排出到壓縮機構部與電動機部之間的電動機空間的上部。一部分制冷劑氣體,冷卻電動機部之后,從排出配管排出。此外,其他的制冷劑氣體,通過在電動機部和殼體的內壁之間形成的通路,連通電動機部的上部和下部的電動機空間,冷卻電動機部之后,通過電動機部的轉子與定子的縫隙,進入電動機部的上部的電動機空間,從排出配管排出。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44667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現有的結構中,由壓縮機構部壓縮后的高溫高壓的制冷劑氣體,流過電動機部,所以電動機部被制冷劑氣體加熱,存在會引起電動機部的效率降低的問題。
此外,通過設置在框的外周的通路,高溫的排出氣體流過壓縮機構部的下部,壓縮機構部被加熱,特別是,從制冷循環返回的低溫狀態的制冷劑氣體,經過吸入路徑送入壓縮室的過程受熱。因此,實際上存在這樣的問題,即在匯合到壓縮室的時刻,制冷劑氣體膨脹,并引起循環量的下降。
再者,如果從排出管排出的制冷劑含有過多的油,則還有招致循環性能惡化的問題。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問題而產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實現電動機部的高效率化、體積效率的提高和低油循環的壓縮機。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
本發明的壓縮機的油分離機構部具有:使制冷劑氣體旋轉的圓筒狀空間;使從壓縮機構部排出的制冷劑氣體流入到圓筒狀空間的流入部;將分離油后的制冷劑氣體從圓筒狀空間送出到一個容器內空間中的送出口;和將分離出來的油與制冷劑氣體的一部分從圓筒狀空間排出的排出口,壓縮機設置有將壓縮機構部的排出口和設置于排出口的簧片閥從一個容器內空間隔離開的消音器,利用流入部連通消音器內空間與圓筒狀空間,在簧片閥的與開口方向相反的一側設置有流入部。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在壓縮機構部被壓縮、從油分離機構部送出的、大部分高溫高壓的制冷劑氣體,被導入到一個容器內空間,從排出管排出。因此,大部分的高溫高壓的制冷劑氣體,不會通過電動機部,所以電動機部不會被制冷劑氣體加熱,實現了電動機部的高效率化。
此外,根據本發明,通過將大部分的高溫高壓的制冷劑氣體導入到一個容器內空間,能夠抑制與另一個容器內空間連接的壓縮機構部的加熱,所以能夠抑制吸入制冷劑氣體的加熱,得到在壓縮室內的高體積效率。
此外,根據本發明,在油分離機構部分離的油,與制冷劑氣體一起排出到另一個容器內空間,所以在圓筒狀空間內幾乎沒有油滯留。因此,分離后的油,不會因旋轉的制冷劑氣體而在圓筒狀空間內被吹起,而從送出口與制冷劑氣體一起被送出,能夠進行穩定的油分離。并且,由于圓筒狀空間內沒有油滯留,所以圓筒狀空間能夠構成為小型。
另外,根據本發明,由于消音器內的油分離被促進,能利用油分離機構部更高效地分離油。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壓縮機的縱截面圖。
圖2是圖1中的壓縮機構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圖。
圖3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壓縮機中的壓縮機構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圖。
圖4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壓縮機中的壓縮機構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圖。
圖5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4的壓縮機中的壓縮機構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圖。
圖6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5的壓縮機的縱截面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或實施方式3的消音器的頂視圖。
附圖符號說明
1????密閉容器
2????貯油部
4????排出管
10???壓縮機構部
11???主軸承部件
12???固定渦旋件
17???排出口
18???簧片閥
19???消音器
20???電動機部
31???容器內空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未經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0971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