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改善水質的太陽能循環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09283.3 | 申請日: | 2012-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114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盧澤民;羅淵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7/00 | 分類號: | C02F7/00;C02F3/02;H02N6/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東 |
| 地址: | 212013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改善 水質 太陽能 循環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改善水質的太陽能循環裝置,屬于環境和農業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環境和農業技術領域的現有技術中,通常使用機械攪拌或曝氣來實現增氧,從而達到改善水質的目的。但是機械攪拌需要電力驅動,在偏遠地區使用不方便,曝氣方法中的空氣壓縮機壽命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懸浮在水體中,依靠太陽能提供動力工作,通過擾動槳將將湖泊、水庫以及池塘等容易形成富營養化的水體中底層缺氧水提升至水體表面,和表層富氧水不斷交換,使水體溶氧均勻,從而用于改善水質的太陽能循環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改善水質的太陽能循環裝置,包括太陽能控制器、蓄電池、太陽能電池板、無刷直流電機、浮筒、支架、支撐腳、軸、擾動槳及導流筒,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控制器和蓄電池設置在浮筒上,擾動槳通過軸與無刷直流電機相連,無刷直流電機安裝在支架上,導流筒通過支撐腳也安裝在支架上。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蓄電池的外部設置有護罩。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用于改善水質的太陽能循環裝置實現簡單,安裝方便;可以安裝在電力缺乏的地方;促進水體循環,打破溶氧分層,從而起到改善水池水體環境的作用;促進水體中有益好氧微生物的生長,從而改善水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用于改善水質的太陽能循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用于改善水質的太陽能循環裝置的俯視圖;
圖3是導流筒的局部示意圖。
圖中:1、太陽能控制器;2、蓄電池;3、太陽能電池板;4、無刷直流電機;5、護罩;6、浮筒;7、支架;8、支撐腳;9、軸;10、擾動槳;11、導流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明用于改善水質的太陽能循環裝置的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太陽能控制器1、蓄電池2、太陽能電池板3、無刷直流電機4、護罩5、浮筒6、支架7支撐腳8、軸9、擾動槳10、及導流筒11。
該太陽能循環裝置的太陽能電池板3、太陽能控制器1和蓄電池2設置在浮筒6上,擾動槳10通過軸9與無刷直流電機4相連,無刷直流電機4安裝在支架7上,導流筒11通過支撐腳8也安裝在支架7上。所述的蓄電池2外設置護罩5。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
???????本發明用于改善水質的太陽能循環裝置主要由太陽能控制器1、蓄電池2、太陽能電池板3、無刷直流電機4、護罩5、浮筒6、支架7支撐腳8、軸9、擾動槳10、及導流筒11的太陽能循環裝置構成。系統以太陽能電池和蓄電池為動力。無刷直流電機4驅動軸9帶動擾動槳10旋轉,水在擾動槳10作用下,通過導流筒11,這樣就使下層的水提到上層,使水體不斷循環,混合均勻,從而促進水體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長,改善水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0928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