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基站逐次逼近定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08845.2 | 申請日: | 2012-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707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13 |
| 發明(設計)人: | 向澤君;郭鑫;朱圣;呂楠;徐占華;羅再謙;龍川;鄧劍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市勘測院;重慶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64/00 | 分類號: | H04W64/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 地址: | 400020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站 逐次 逼近 定位 方法 | ||
1.一種多基站逐次逼近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獲得M+N個有效的定位信號參量,其中移動終端的到達時間差TDOA的測量值個數為M,且該移動終端的到達角度AOA的測量值個數為N,M、N均為大于零的整數,且(N-1)+M≥3;
S2、從該M+N個有效的定位信號參量中選取個定位信號參量,根據該個定位信號參量計算獲得移動終端的l個位置估計值Pv(xv,yv,zv),從而形成由該l個位置估計值Pv(xv,yv,zv)構成的三維目標區域,其中zv表示移動終端的高度信息,且v≥2,l為大于零的整數;
S3、采用逐次逼近定位方法,從該三維目標區域中確定該移動終端的最佳位置估計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基站逐次逼近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采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定義的前哨功能SF函數對定位信號參量進行非視距識別,從而獲得有效的定位信號參量,其中根據該到達時間差TDOA可以確定該基站與移動終端之間的距離d且根據該到達角度AOA可以確定θ:
設定一個基站與移動終端之間的距離為dA,另一個基站與移動終端之間的距離為dB,兩基站之間的距離為dAB,如果成立,則表示該定位信號參量處于可視路徑傳播LOS條件下,該定位信號參量為有效的定位信號參量,否則表示該定位信號參量處于非可視路徑傳播NLOS條件下,該定位信號參量為無效的定位信號參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基站逐次逼近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采用TDOA/AOA最小二乘混合定位方法計算獲得移動終端的多個位置估計值Pv(xv,yv,zv),具體由以下步驟組成:
A1、建立TDOA偽線性雙曲方程
建立AOA方位角、俯仰角聯合偽線性方程組:
該式數學變換后表示為
其中θk、分別表示AOA的方位角、俯仰角,(xk,yk,zk)表示第k個基站的位置的三維坐標,(x,y,z)表示移動終端的實際位置的三維坐標,分別表示AOA的方位角、俯仰角的實際測量值,分別表示AOA測量方位角、俯仰角的誤差;
A2、分別對該TDOA偽線性雙曲方程以及AOA方位角、俯仰角聯合偽線性方程組在初始位置(x0,y0,z0)處做泰勒級數展開,并略掉二階以上分量,得線性方程組:GTDOAδ=hTDOA,GAOAδ=hAOA,其中δ=(Δx,Δy,Δz)T,
A3、聯合泰勒級數展開后獲得的線性方程組,由加權最小二乘法得:δ=(GTQ-1G)-1GTQ-1h,其中
A4、判斷|Δx|+|Δy|+|Δx|<ε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則令xv=x0+Δx,yv=y0+Δy,zv=z0+Δz,并且令x0==xv,y0==yv,z0==zv,重復執行步驟A2~A4,如果成立則Pv(xv,yv,zv)為該移動終端的位置估計值。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基站逐次逼近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由以下步驟組成:
B1、求取多個位置估計值Pv(xv,yv,zv)中zv的平均值并且將該l個位置估計值Pv(xv,yv,zv)投影至平面z=zq上,對應的投影點為P′v(x′v,y′v,z′v),將平面z=zq作為xoy平面,則該投影點P′v(x′v,y′v,z′v)表示為P″v(x″v,y″v),其中z′v=zq,v≥2且為整數;
B2、確定圓心P0(x0,y0),其中表示該l個投影點P″v(x″v,y″v)中x″v的平均值,表示該l個投影點P″v(x″v,y″v)中y″v的平均值;
B3、確定在該l個投影點P″v(x″v,y″v)中距離該圓心P0(x0,y0)最遠的投影點PLi(xli,yli)的個數m,并求取該投影點PLi(xli,yli)與圓心P0(x0,y0)之間的距離
B4、沿著向量的方向,以為單位移動該圓心P0(x0,y0),則移動后的圓心P′0(x′0,y′0)的坐標為
B5、求取該l個投影點P″v(x″v,y″v)中距離該圓心P′0(x′0,y′0)最遠的投影點P′L(x′l,y′l)與該圓心P′0(x′0,y′0)之間的距離
B6、判斷i是否等于m:如果i≠m則i++并重復執行步驟B4~B6,如果i=m則將δ與δ′i之間差值最大,即max(δ-δ′i)時對應的δ′i記為δ′,對應的向量記為
B7、將δ′與δ進行比較:
如果δ′<δ則進一步判斷ψ≤ψ0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則將P0(x0,y0)==P′0(x′0,y′0),δ==δ′,重復執行步驟B3~B7,如果成立則移動終止,該圓心P′0(x′0,y′0)為該移動終端在二維空間的最佳位置估計值;
如果δ′≥δ則沿著向量的方向,以為單位移動該圓心P0(x0,y0),移動后的圓心P′0(x′0,y′0)的坐標為n++并且重新執行步驟B5~B7,其中
B8、該移動終端在三維空間的最佳位置估計值為P′0(x′0,y′0,zq)。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市勘測院;重慶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市勘測院;重慶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0884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扁平郵件的分揀系統
- 下一篇:基于跨層設計的異構融合網絡能耗最小設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