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傳感器用彈性體的加工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07360.1 | 申請日: | 2012-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118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2 |
| 發明(設計)人: | 孫志學;毛九如;周勁松;張東生;宋春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漢中市如松彈性體有限責任公司;陜西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B23P15/00 | 分類號: | 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 地址: | 723000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感 器用 彈性體 加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機械制造技術領域,涉及重力傳感器用彈性體加工方法,特別涉及傳感器用P0916367彈性體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彈性體是傳感器必不可少的主要部件之一,彈性體的加工質量直接影響傳感器的性能指標。目前,P0916367彈性體加工方法中在車偏心時,大多采用桃子夾頭加持彈性體分多次走刀完成,由于進給深度不一致,形成了斷續車削,受零件偏心慣性影響,斷續加工的沖擊很大,造成車削表面粗糙度很差,嚴重影響產品加工質量,還經常會使車刀磨損很快甚至崩刃,嚴重影響加工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傳感器用P0916367彈性體加工方法,解決了現有P0916367彈性體偏心車削穩定性低,加工效率低的問題。?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傳感器用P0916367彈性體的加工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預備一截鋼棒,并粗車鋼棒為圓柱體,兩端分別形成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第二步,在圓柱體鋼棒的第一端面上鉆第一孔,并車螺紋,其中第一孔?的圓心偏離圓柱體鋼棒圓心的距離為4~6mm;?
第三步,在圓柱體鋼棒的圓周面上銑削四個孔,分別為第二孔,第三孔,第四孔和第五孔;第二孔和第三孔位于鋼棒圓周面的一側,第四孔和第五孔位于鋼棒圓周面的另一側;第二孔和第四孔的圓心連線、第三孔和第五孔的圓心連線與圓柱體鋼棒的中軸線垂直;第二孔和第四孔同軸,之間形成第一隔壁;第三孔和第五孔同軸,之間形成第二隔壁;?
第四步,分別在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鉆第一偏心孔和第二偏心孔,第一偏心孔與第二偏心孔同軸并且其軸線與圓柱體鋼棒的軸線平行;?
第五步,將圓柱體鋼棒分為五等份,依次為第一外圓、第二外圓、第三外圓、第四外圓和第五外圓;精車第二外圓和第四外圓,第二外圓和第四外圓的直徑相等且小于第三外圓的直徑;再精車位于兩端的第一外圓和第五外圓,并對第一外圓和第五外圓的外端部進行車螺紋;?
第六步,在第一外圓的外端部上數控銑削第一鍵槽,在第五外圓的外端上數控銑削第二鍵槽;?
第七步,在第一隔壁上鉆第一穿線孔,第一穿線孔的中軸線與第二孔的中軸線平行,第一穿線孔設置在靠近第三外圓一側;在第二隔壁上鉆第二穿線孔,第二穿線孔的中軸線與第三孔的中軸線平行,第二穿線孔設置在靠近第三外圓一側;?
第八步,去毛刺、吹沙、鍍鎳。?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簡單,無需增加新的夾具,節約成本,并且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利用本發明方法制作的傳感器用P0916367彈性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向半剖圖;?
圖3是圖1的B向視圖;?
圖4是圖1的C向視圖;?
圖5是利用本發明方法制作的傳感器用P0916367彈性體的立體圖。?
圖中,1第一端面,2第二端面,3第一孔,4第二孔,5第三孔,6第四孔,7第五孔,8第一隔壁,9第二隔壁,10第一偏心孔,11第二偏心孔,12第一外圓,13第二外圓,14第三外圓,15第四外圓,16第五外圓,17第一鍵槽,18第二鍵槽,19第一穿線孔,20第二穿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5所示的傳感器用P0916367彈性體,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預備一截鋼棒,直徑為92mm,長度為240mm,并將鋼棒粗車為直徑為90mm的圓柱體,兩端分別形成第一端面1和第二端面2;?
第二步,在圓柱體鋼棒的第一端面1上鉆直徑為6.6mm,深度137.5mm的第一孔3,并攻絲,第一孔3的圓心偏離圓柱體鋼棒圓心的距離為5mm;?
第三步,在圓柱體鋼棒的圓周面上銑削四個孔,分別為第二孔4、第三孔5、第四孔6和第五孔7;第二孔4和第三孔5位于鋼棒圓周面的一側,第四孔6和第五孔7位于鋼棒圓周面的另一側;第二孔4和第四孔6的圓心連線、第三孔5和第五孔7的圓心連線與圓柱體鋼棒的中軸線垂直;第二孔4和第四孔6同軸,之間形成第一隔壁8,隔壁的厚度為1.6mm;第三孔5和第五孔7同軸,之間形成第二隔壁9,隔壁的厚度為1.6mm;?
第四步,分別在在第一端面1和第二端面2上鉆第一偏心孔10(孔深5mm)和第二偏心孔11(孔深5mm),第一偏心孔10與第二偏心孔11同軸?并且其軸線與圓柱體鋼棒的軸線平行,兩軸線之間相距16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漢中市如松彈性體有限責任公司;陜西理工學院,未經漢中市如松彈性體有限責任公司;陜西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0736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輪輞驅動裝置
- 下一篇:一種利用掃描電鏡在單根微納線上制作金屬電極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