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脈沖發電機和發電機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06295.0 | 申請日: | 2012-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684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中林;朱光;林宗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
| 主分類號: | H02N3/00 | 分類號: | H02N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濱;南毅寧 |
| 地址: | 10019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脈沖 發電機 發電 機組 | ||
1.一種脈沖發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導電薄膜層;
所述第一導電薄膜層上的絕緣薄膜層;
第二基板;
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導電薄膜層;
彈性連接體,所述彈性連接體用于連接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使所述絕緣薄膜層與所述第二導電薄膜層面對面;
其中,未在所述第一或第二基板施加外力時,所述絕緣薄膜層與所述第二導電薄膜層分離;在所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施加外力時,所述絕緣薄膜層與所述第二導電薄膜層接觸,并且在所述絕緣薄膜層與所述第二導電薄膜層之間發生表面電荷轉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脈沖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未在所述第一或第二基板施加外力時,所述絕緣薄膜層與所述第二導電薄膜層之間的距離比絕緣薄膜層的厚度大一個數量級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脈沖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屬薄膜層和/或絕緣薄膜層的表面分布有微米或次微米量級的微結構陣列。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脈沖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屬薄膜層和/或絕緣薄膜層的表面經過化學改性,其中,在極性為正的材料表面引入更易失電子的官能團,或者在極性為負的材料表面引入更易得電子的官能團。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脈沖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屬薄膜層和/或絕緣薄膜層的表面經過化學改性,其中,在極性為正的材料表面引入正電荷,在極性為負的材料表面引入負電荷。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脈沖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電薄膜層與絕緣薄膜層形狀相同,在所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施加外力時,所述絕緣薄膜層與所述第二導電薄膜層完全接觸。
7.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脈沖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連接體包括多個彈簧,所述多個彈簧分布在絕緣薄膜層的周圍。
8.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脈沖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為有機玻璃板材、PE板材或PVC板材。
9.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脈沖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電薄膜層為表面水平、光滑的金屬鋁或金屬銅薄膜層。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脈沖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薄膜層為聚四氟乙烯薄膜或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
11.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脈沖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薄膜層為金屬鋁或金屬銅薄膜層。
12.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脈沖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薄膜層為聚二甲基硅氧烷,第二導電薄膜層為金屬鋁薄膜。
13.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脈沖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連接體采用圍繞第二導電薄膜層周圍、在第二基板上粘貼一圈的彈性材料。
14.一種脈沖發電機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脈沖發電機,多個所述脈沖發電機上下堆疊在一起,其中,
兩個上下相鄰的所述脈沖發電機中,第一脈沖發電機位于第二脈沖發電機上,其中,第一脈沖發電機的所述第二基板為第二脈沖發電機的所述第一基板;
多個所述脈沖發電機之間形成串聯和/或并聯連接。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脈沖發電機組,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脈沖發電機中,每個所述脈沖發電機的第一導電薄膜層通過導電結構連接,每個所述脈沖發電機的第二導電薄膜層通過導電結構連接。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脈沖發電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上下相鄰的所述脈沖發電機中,所述第一脈沖發電機的第二導電薄膜層與所述第二脈沖發電機的第一導電薄膜層通過導電結構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未經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0629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硅薄膜的電導率測量方法、缺陷檢測方法及缺陷檢測設備
- 下一篇:活頭笤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