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交通運行智能道路指示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05943.0 | 申請日: | 2012-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544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1 |
| 發明(設計)人: | 蘇甲申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博康中瑞船舶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G1/07 | 分類號: | G08G1/07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賀建斌 |
| 地址: | 710065 陜西省西安***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交通 運行 智能 道路 指示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領域一種交通道路識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交通運行智能道路指示系統。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許多城市出現交通擁堵、堵塞現象,單純的新修、改建道路不僅工程造價高而且未必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城市道路的現有資源,制定合理的交通控制方案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狀況的有效手段。因此,研究在現有道路條件下如何調高通行能力,緩解交通擁堵,是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在對城市進行交通實地調查,分析其交通特性的基礎上,發現其存在明顯的潮汐式交通現象,從交通組織優化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可變車道方案。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交通運行智能道路指示系統,將固定車道改為可變車道,并且在規定時間內,檢測可變車道道路的擁堵狀況,當一個方向擁堵級別為中度或以上,另一個方向為暢通狀態時,可變車道變化交通方向,采用可變車道可以緩解城市交通在上下班高峰期造成的一個方向擁堵另一個方向極少車運行而造成的交通資源浪費。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新型交通運行智能道路指示系統,主要是由數據處理單元、存儲單元、和數據處理單元與存儲單元連接的顯示器、定時器、視頻檢測器和微波檢測器以及可變車道指示燈組成;左車道和右車道分別在路口安裝可變車道指示燈,提示當前可變車道變化通行方向,在可變車道的道路范圍內安裝多個微波檢測器和視頻檢測器,實時檢測當前路況的擁堵級別,若一個方向已處于中度擁堵或者以上級別時,另一個方向處于暢通狀態時,另一個方向的的可變車道改變通行方向;
所述視頻檢測器和微波檢測器分別通過RS232或者RS485和數據處理單元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一種潮汐式交通運行智能交通道路指示系統,其特征在于在處理器內部設有定時器,定時器定時的一定時間內可變車道允許改變方向,所述顯示器顯示當前數據處理單元處理后的數據,以備交通管理人員方便直觀的管理;
進一步地、所述一種潮汐式交通運行智能交通道路指示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視頻檢測器將拍攝的數據通過RS232或者RS485傳輸給數據處理單元;微波檢測器將檢測的數據通過RS232或者RS485傳輸給數據處理單元。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將固定車道改為可變車道,并且在規定時間內,檢測可變車道道路的擁堵狀況,當一個方向擁堵級別為中度或以上,另一個方向為暢通狀態時,可變車道變化交通方向,采用可變車道可以緩解城市交通在上下班高峰期造成的一個方向擁堵另一個方向極少車運行而造成的交通資源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示意圖。
圖2為可變車道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所示,一種新型交通運行智能道路指示系統,其主要是由數據處理單元、存儲單元、顯示器、定時器、視頻檢測器、微波檢測器和可變車道指示燈組成;左車道和右車道分別在路口安裝可變車道指示燈,提示當前可變車道變化通行方向,在可變車道的道路范圍內安裝多個微波檢測器和視頻檢測器,實時檢測當前路況的擁堵級別,若一個方向已處于中度擁堵或者以上級別時,另一個方向處于暢通狀態時,另一個方向的的可變車道改變通行方向;
進一步地、在處理器內部設有定時器,定時器定時的一定時間內可變車道允許改變方向,所述顯示器顯示當前數據處理單元處理后的數據,以備交通管理人員方便直觀的管理;
進一步地、所述視頻檢測器將拍攝的數據通過RS232或者RS485傳輸給數據處理單元;微波檢測器將檢測的數據通過RS232或者RS485傳輸給數據處理單元。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發明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博康中瑞船舶設備有限公司,未經西安博康中瑞船舶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0594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