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耐磨鑄鐵合金材料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505657.4 | 申請日: | 2012-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144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姚芙蓉 | 申請(專利權)人: | 姚芙蓉 |
| 主分類號: | C22C37/10 | 分類號: | C22C37/10;C22C38/5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153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耐磨 鑄鐵 合金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合金材料領域,特別是指一種耐磨鑄鐵合金材料。
背景技術
鑄鐵合金以其生產工藝簡單,對于復雜結構部件能夠一次成型的優(yōu)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鑄鐵合金在高溫下,其組織結構內的馬氏體結構大于其它結構,因此會發(fā)生組織結構的變化,導致鑄鐵的強度減小,其使用溫度一般不能超過350℃。
雖然有技術提出,對鑄鐵合金材料進行改進并提出了一些技術方案,這些技術方案為了解決鑄鐵耐高溫問題,加入了一些鉻、錳等元素以提高強度,但在高溫環(huán)境下的耐磨性能不高,而且在加入錳的量導致鑄鐵合金變脆,容易出現表層脫落等現象,無法滿足在高溫下的耐磨要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耐磨鑄鐵合金材料,通過本技術方案,提高了鑄鐵合金硬度的同時能夠在高溫情況下保持性能的穩(wěn)定及耐磨性能。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耐磨鑄鐵合金材料,其組成按重量百分比為,17.5-18.5%的鉻、1.5-1.6%的碳、1.3-1.35%的錳、0.8-1.2%的硅、6.5-7.5%的鎳、0.5-0.6%的鉬、0.03-0.05%的鈦、0.01-0.03%的硼、0.3-0.5%的鎢、0.001-0.003%的鈮,余量為鐵。
本發(fā)明同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在本發(fā)明中各元素的配比,在提高了鑄鐵合金的強度的同時,提高了鑄鐵合金的高溫耐磨性能,使根據本技術方案制得的鑄鐵合金能夠適用于500℃以上的高溫。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應當理解的是,以下的實施例僅能用來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所選用的冶煉工藝同現有的冶煉工藝相同,因此不再進行詳細說明;有所區(qū)別的為各實施例的配比材料。
實施例1
一種耐磨鑄鐵合金材料,其組成按重量百分比為,17.5%的鉻、1.5%的碳、1.3%的錳、0.8%的硅、6.5%的鎳、0.5%的鉬、0.03%的鈦、0.01%的硼、0.3%的鎢、0.001%的鈮,余量為鐵。
實施例2
一種耐磨鑄鐵合金材料,其組成按重量百分比為,18.5%的鉻、1.6%的碳、1.35%的錳、1.2%的硅、7.5%的鎳、0.6%的鉬、0.05%的鈦、0.03%的硼、0.5%的鎢、0.003%的鈮,余量為鐵。
實施例3
一種耐磨鑄鐵合金材料,其組成按重量百分比為,18%的鉻、1.55%的碳、1.32%的錳、1.0%的硅、7.0%的鎳、0.55%的鉬、0.035%的鈦、0.025%的硼、0.35%的鎢、0.0015%的鈮,余量為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姚芙蓉,未經姚芙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0565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秸稈拔除器
- 下一篇:一種鑄造薄鋁合金的材料及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