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碳素鋼滲硼劑及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505636.2 | 申請日: | 2012-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146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姚芙蓉 | 申請(專利權)人: | 姚芙蓉 |
| 主分類號: | C23C8/70 | 分類號: | C23C8/7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153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碳素鋼 滲硼劑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合金鋼熱處理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碳素鋼滲硼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對于有些金屬工件,為了改善其性能的目的,需要對金屬工件進行化學熱處理來實現(xiàn),特別是對于一些要求表面高硬度、耐磨性、抗沖擊的工件,一般采用滲硼處理,以利用硼元素能夠增加合金的耐磨性能,在這里需要使用滲硼劑。
現(xiàn)技術使用的滲硼劑滲硼層淺,最大不超過0.15毫米,并且滲硼層與基體之間的界線明顯,容易導致表面滲硼層剝落。另一方面,現(xiàn)使用的滲硼劑使用的為貴金屬及稀土金屬,導致滲硼劑成本高。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滲硼劑,通過本技術方案,實現(xiàn)提高滲劑的性能及降低生產(chǎn)成本。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碳素鋼滲硼劑,其材料組成按重量百分比為,25%的硼砂、8%的氟硼酸鈉、22%的黏土、7%的尿素、6%的硅鐵、4%的碳酸氫銨、1.0%的鋁、0.002%的二氧化鈦、0.3%的稀土氟化物及余量的石墨和木炭。
所述石墨和木炭的重量比為1∶1。
所述制備方法為:
配料,按按重量百分比為,25%的硼砂、8%的氟硼酸鈉、22%的黏土、7%的尿素、6%的硅鐵、4%的碳酸氫銨、1.0%的鋁、0.002%的二氧化鈦、0.3%的稀土氟化物及余量的石墨和木炭;石墨和木炭的重量比為1∶1進行配料;
將上述物料通過磨機磨制成粉末,也可以采用粉末式材料組成;
用混料機將上述材料進行混合,在混料的同時加入總重量25%的水,然后用造粒機加工成平均粒徑為3-4毫米的顆粒,自然干燥后于150℃烘箱內(nèi)烘干,制成滲硼劑。
本發(fā)明同現(xiàn)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減少了對稀土的使用量,并提高了滲硼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所述制備方法為:
配料,按按重量百分比為,25%的硼砂、8%的氟硼酸鈉、22%的黏土、7%的尿素、6%的硅鐵、4%的碳酸氫銨、1.0%的鋁、0.002%的二氧化鈦、0.3%的稀土氟化物及余量的石墨和木炭;石墨和木炭的重量比為1∶1進行配料;
將上述物料通過磨機磨制成粉末,也可以采用粉末式材料組成;
用混料機將上述材料進行混合,在混料的同時加入總重量25%的水,然后用造粒機加工成平均粒徑為3-4毫米的顆粒,自然干燥后于150℃烘箱內(nèi)烘干,制成滲硼劑。
所述使用方法是,
將滲硼劑裝入滲硼箱內(nèi)并預熱到130-150℃,埋入待處理的工件,所述工件經(jīng)過預熱處理,其預熱溫度為550-600℃,并于密封爐內(nèi)于880±30℃保溫6-10小時,出爐內(nèi)經(jīng)過淬火或經(jīng)過正火后再淬火后,即得到所需要性能的工件。
本發(fā)明中使用稀土元素和碳酸氫銨作為滲硼催化劑,提高治事和滲層的作用;加入鋁是利用鋁的低溫溶解性能提高滲層的深度和滲層的均勻,能夠降低滲硼的溫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姚芙蓉,未經(jīng)姚芙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0563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C23C 對金屬材料的鍍覆;用金屬材料對材料的鍍覆;表面擴散法,化學轉化或置換法的金屬材料表面處理;真空蒸發(fā)法、濺射法、離子注入法或化學氣相沉積法的一般鍍覆
C23C8-00 金屬材料表面中僅滲入非金屬元素的固滲
C23C8-02 .被覆材料的預處理
C23C8-04 .局部表面的處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8-06 .使用氣體的
C23C8-40 .使用液體,例如鹽浴、懸浮液的
C23C8-60 .使用固體,例如粉末、膏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