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音源輸出裝置及運用此音源輸出裝置的影音輸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01136.1 | 申請日: | 2012-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568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1 |
| 發明(設計)人: | 簡榮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R1/20 | 分類號: | H04R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揮;常大軍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北市***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音源 輸出 裝置 運用 影音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音源輸出裝置及運用此音源輸出裝置的影音輸出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具有雙音源的音源輸出裝置及運用此音源輸出裝置的影音輸出裝置。
背景技術
針對多媒體社會的急速進步,多半受惠于半導體元件或顯示裝置的快速發展。就顯示裝置而言,陰極顯示管(或稱映像管,Cathode?Ray?Tube,CRT)式的顯示裝置因具有優異的顯示品質及經濟性而一直獨占了顯示器市場。然而,CRT式的顯示裝置具有體積過大與消耗過多能源的問題,對于高畫質、低消耗電功率、薄型量產、低電壓驅動、體積小等要求而言,CRT式的顯示裝置顯然無法達成此要求。針對此一點,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簡稱LCD)將有很大的優勢,而LCD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各式的薄型電視、影像電話、攝錄放影機、筆記型計算機、桌上型顯示器、平板計算機以及投影彩色電視等。
以薄型電視為例,為了因應薄型電視的設計,電視的喇叭也勢必要朝著薄型化發展。然而,喇叭的體積一旦縮小,也將影響喇叭的出音品質。
舉例來說,喇叭的外形因遷就于實際可運用空間,可能使得喇叭的外形的橫軸與縱軸長度不同,造成振幅不均而產生失真的問題?;蛘撸驗槔鹊恼駝用娣e較小,使得喇叭的低頻延伸不足,造成音域較窄的問題。此外,現有的薄型電視更有同時采用多組不同音頻的喇叭,藉以達到有立體音的效果,以提升電視的整體音質。然而,因實際空間的限制,薄型電視的這些不同音頻的喇叭的出音方向往往無法相同,使得電視的聲音產生分離感而未能達到預期的立體音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音源輸出裝置及運用此音源輸出裝置的影音輸出裝置,藉以提升影音輸出裝置的音效品質。
本發明所揭露的音源輸出裝置,包含一殼體、一第一揚聲件、一第二揚聲件及一導音板。第一揚聲件為一圓形喇叭,且設置于殼體,第一揚聲件朝向一第一方向。第二揚聲件設置于殼體,且朝向相異于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導音板為一方形板體,且位于第一揚聲件上,且與第一揚聲件保持一預定距離。
本發明所揭露的影音輸出裝置,包含一主體、一顯示屏幕以及一音源輸出裝置。主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顯示屏幕位于第一側。音源輸出裝置包含包含一殼體、一第一揚聲件、一第二揚聲件及一導音板。殼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三面,以及連接于第一面及第三面之間的一第二面。殼體設置于主體,且第三面面向第二側。第一揚聲件為一圓形喇叭,且設置于殼體的第一面,第一揚聲件朝向一第一方向。第二揚聲件設置于殼體的第二面,且朝向相異于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導音板為一方形板體,且位于第一揚聲件上,且與第一揚聲件保持一預定距離。
根據上述本發明所揭露的音源輸出裝置及運用此音源輸出裝置的影音輸出裝置,是利用第一揚聲件采用圓形喇叭,以具有較大的振動面積而提升第一揚聲件的低頻音的品質以及音壓。利用導音板為方形板體而利于集中第一揚聲件的音波,以提升音源品質。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音源輸出裝置的結構立體圖;
圖2為根據圖1的音源輸出裝置的結構部分分解圖;
圖3為根據圖1的音源輸出裝置的結構側視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影音輸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
1?????影音輸出裝置
10????音源輸出裝置
11????殼體
111???第一面
1111??凹槽
1112??開口
112???第二面
113???第三面
114???耳部
12????第一揚聲件
13????導音板
14????第二揚聲件
15????鎖固構件
151???穿孔
20????主體
21????第一側
22????第二側
30????顯示屏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體的描述:
請參照圖1至圖3,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音源輸出裝置的結構立體圖,圖2為根據圖1的音源輸出裝置的結構部分分解圖,圖3為根據圖1的音源輸出裝置的結構側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0113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