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解酒的蜂花粉混合劑口含片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00488.5 | 申請日: | 2012-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347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0 |
| 發明(設計)人: | 周斌;葉滿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揚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L1/076 | 分類號: | A23L1/076;A23L1/29;A61K35/64;A61K9/20;A61P39/02 |
| 代理公司: | 揚州市錦江專利事務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 地址: | 225009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解酒 蜂花粉 混合 含片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從動植物,特別是從蜂花粉水提取物、蜂膠和蜂王漿混合制備口含片的工藝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酒文化滲透于社會許多文化中,早已成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隨著人民物質、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過量飲酒已成為世界性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由此而發生的酒精性肝炎的發生率亦不斷增長,在我國已成為繼病毒性肝炎后的第二大肝病;由于文化、歷史或個人嗜好等原因,完全消除不良飲酒習慣尚需要整個社會的長期努力。
酒性熱而氣壯,飲酒過度,酒毒蓄積,肝脾胃諸多臟器受損而致氣陰兩傷。中醫治療當以清解酒毒、清熱化痰、益氣養陰為主;美國FDA批準了3個用于酒精中毒治療的藥物,即納曲酮、阿坎酸和托毗酯。動物試驗和臨床研究中發現,如烏苯美司、尼莫地平、依米丁等也具有一定程度改善酒精中毒的作用。蜂花粉水提取物、蜂膠和蜂王漿具有很多調節機體生理代謝作用的活性成分,具有清熱解毒,預防脂肪肝,抑制肝細胞惡化,降低肝癌發病率等作用。通過對蜂花粉、蜂膠和蜂王漿解酒分子作用機理的研究,為研發新的解酒類藥物具有深遠影響。
目前的植物解酒制劑大致包括以五加科植物為代表的乙醇吸收抑制劑,以葛根、葛花為代表的肝臟代謝促進劑,后者因其兼具保肝作用而更受重視;另外,枳棋子能夠通過激活與酒精代謝相關的酶類,來加速機體乙醇和乙醛的分解,也能對各種化學性肝損傷起到一定的預防和治療效果,是一類醒酒保肝的良藥。
酒精性肝病發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由飲酒造成的肝臟疾病日益嚴重,因此找到高效、安全的解決方法刻不容緩,通過研究解酒護肝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可以達到:
1、通過提高醇脫氫酶(ADH)、醛脫氫酶(ALDH)活性達到解酒護肝作用
?目前關于解酒藥物的研究多集中于提高ADH活性方面,包括胃ADH的首過代謝(FPM)及肝臟ADH的氧化代謝。胃粘膜是酒精代謝的第一道屏障,胃粘膜受損,可導致進入血液中毒素增加,加重乙醇在人體內的生物利用度,所以提高胃中ADH活性,加強乙醇在胃中的首過代謝,可減輕對肝臟的負荷。在單次少量飲酒的情況下,先吃藥再飲酒,可提高肝中ADH活性,迅速降解乙醇,有效阻止乙醇的吸收,降低血醇濃度,以達到解酒的目的。葛根、葛花、枳棋子是中國傳統醫學最具代表性的解酒類藥物。經研究發現,它們發揮解酒作用的有效成分是黃酮類物質,在枳黃方(枳棋子和大黃)對酒精性肝損傷大鼠胃ADHmRNA的影響實驗中,枳黃方被證實可以提高酒精在胃的首過代謝從而減輕酒精對肝臟造成的負荷。枳黃方和清肝活血方(柴胡、黃芩、丹參、鱉甲、葛根)均可提高肝組織ADH的活性及mRNA的表達。長期大量飲酒的情況下,導致肝中ADH活性下降,乙醇則主要通過CYP2E1代謝,但此途徑會產生大量的乙醛和活性氧,活性氧使氧化還原狀態失衡,產生氧化應激反應誘發肝臟組織損傷。因此,對于長期酗酒者而言,提高其ADH活性可減緩由CYP2E1代謝產生的氧化應激,也可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如上述所述的枳黃方和清肝活血方可以起到解酒作用,同時也能起到護肝作用。另外,乙醛是酒精性肝損傷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代謝緩慢且毒性大。研究發現枳棋子水提液干預后的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肝組織ADH、ALDH活性比模型組均顯著增高(P<0.05),表明枳棋子水提液能夠有效增強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肝組織ADH、ALDH活性,從而加速乙醇在肝臟內的氧化分解代謝,降低其毒性代謝產物(主要是乙醛)對肝臟的毒性作用,達到一定的護肝效果。然而,僅提高ADH、ALDH活性并不能減緩乙醇在體內代謝的毒性作用,還應對乙醇代謝全過程相關的關鍵酶,如CYP2E1、CAT進行系統研究,保證乙醇、乙醛的徹底代謝及體內氧化還原狀態的平衡。
2、通過減緩氧化應激作用達到解酒護肝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揚州大學,未經揚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0048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