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四路傳輸耦合結構光電接收模塊外殼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98001.4 | 申請日: | 2012-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812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2B6/42 | 分類號: | G02B6/42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國為知識產權事務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 地址: | 050051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四路 傳輸 耦合 結構 光電 接收 模塊 外殼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耦合結構光電接收模塊封裝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高傳輸速率光電接收組件是光通信系統中的重要部分,由于光電接收組件接收光纖中的光信號并將其轉換成高速傳輸的電信號,因此,光電接收組件的封裝外殼必須滿足高傳輸速率要求。
40Gbps以上傳輸速率的光電接收模塊是高速率光信號通信系統中的重要部分,通過接收光纖中的光信號,轉換成高速傳輸的電信號,其封裝外殼必須滿足器件的高傳輸速率要求。通常使用4個10Gbps傳輸速率的接收模塊合成40Gbps模塊,這種合成模塊的工藝復雜,合成的耦合效率低,傳輸效率低,能耗高,成本高,4個模塊合成后的模塊體積大,不利于系統體積不斷減小的發展趨勢。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四路傳輸耦合結構光電接收模塊外殼,具有集成度高、體積小、耦合難度低的特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四路傳輸耦合結構光電接收模塊外殼,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屬底盤、金屬墻體、光纖管、高速傳輸陶瓷件、直流信號陶瓷件、金屬引線和蓋板,兩個直流信號陶瓷件焊接在金屬底盤上并相對設置,高速傳輸陶瓷件焊接在金屬底盤上,光纖管焊接在與高速傳輸陶瓷件相對應的金屬墻體上,金屬墻體、直流信號陶瓷件、高速傳輸陶瓷件、光纖管、金屬底盤和蓋板焊接成密封腔體,高速傳輸陶瓷件和直流信號陶瓷件的下底面上焊接有金屬引線,高速傳輸陶瓷件上設有四路耦合傳輸信號通道。
所述高速傳輸陶瓷件的截面為臺階面,正面并列排布四路耦合傳輸信號通道,每一路耦合傳輸信號通道為兩根信號傳輸線,正面金屬化區域和背面對應的金屬化區域為差分輸出的電信號傳輸通道,兩根信號傳輸線完全對稱,兩路耦合傳輸信號通道之間用接地的金屬化區域隔開,高速傳輸陶瓷件的背面設有金屬化區域,用于焊接金屬引線,正面的金屬化區域和背面的金屬化區域通過金屬化互連孔連接。
所述直流信號陶瓷件的截面為臺階面,臺階面上設有金屬化區域,背面設有金屬化區域,兩個面的金屬化區域通過內部的金屬化互連孔連接。
所述金屬底盤的四個角上設有安裝座,安裝座上設有過孔。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外殼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可以封裝傳輸四路信號的光電轉換芯片和電路,更方便光電信號的耦合和轉換,可以提高光電信號的傳輸效率,適用于高端光電接收模塊封裝;四路信號傳輸耦合接口在一個外殼內,彼此間距離小,模塊的四路信號傳輸距離更接近相等,減小了不同路信號間的相位差,降低了信號傳輸損耗;四路信號傳輸模塊代替原來四個模塊,方便安裝,減小了整個模塊的體積,降低了模塊耦合的難度,有利于光接收模塊向更高傳輸速率發展。?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去掉蓋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A-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高速傳輸陶瓷件的俯視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5是圖1中高速傳輸陶瓷件的仰視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6是圖1中直流信號陶瓷件的俯視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7是圖1中直流信號陶瓷件的仰視結構放大示意圖;
其中:1、金屬底盤?2、金屬墻體?3、光纖管?4、高速傳輸陶瓷件?5、直流信號陶瓷件?6、金屬引線?7、蓋板?8、耦合傳輸信號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圖1-2和4-7中陰影部分表示金屬化圖形,本文中前后左右是指俯視圖的前后左右。如圖1-3所示,一種四路傳輸耦合結構光電接收模塊外殼,包括一個金屬底盤1、四面金屬墻體2、兩根光纖管3、一個高速傳輸陶瓷件4、兩個直流信號陶瓷件5、多根金屬引線6和一個蓋板7。兩個直流信號陶瓷件5焊接在金屬底盤1上并相對設置,高速傳輸陶瓷件4焊接在金屬底盤1上,光纖管3焊接在與高速傳輸陶瓷件4相對應的金屬墻體2上,金屬墻體2、直流信號陶瓷件5、高速傳輸陶瓷件4、光纖管3、金屬底盤1和蓋板7焊接成密封腔體,高速傳輸陶瓷件4和直流信號陶瓷件5的下底面上焊接有金屬引線6,高速傳輸陶瓷件4上設有四路耦合傳輸信號通道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9800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云平臺的智能家居系統
- 下一篇:電子鎮流器絕緣軟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