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潛流人工濕地微污染水源凈化效果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496158.3 | 申請日: | 2012-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484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1 |
| 發明(設計)人: | 羅利民;何玉良;鄭軍田;倉基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鹽城市水利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4002 江蘇省鹽城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潛流 人工 濕地 污染 水源 凈化 效果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提高潛流人工濕地微污染水源凈化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術
人工濕地(Constructed?Wetlands,CWs)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迅速發展起來的污水生態處理技術,它利用基質、植物和微生物組成的復合生態系統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實現對污水的凈化。CWs具有投資和運行成本低、處理效果好、景觀效果佳、便于分散建設和管理等優點,尤其適合我國廣大農村和中小城鎮的生活污水處理。人工濕地按水利條件分成表面流人工濕地、水平潛流式人工濕地和垂直潛流式人工濕地。
表面流式濕地系統,與污水接觸面積較大,停留時間較長,因而對懸浮物(SS)、有機物去除效果較好。另外,藻類、浮游植物、沉積物構成的好氧/厭氧環境,易于硝化/反硝化,為脫除氨氮提供了有利條件。然而,它只利用植物莖桿,沒有充分利用基質和根系表面所形成的生物膜,從而導致凈化效果不理想,對營養鹽的去除率偏低。同時,這類濕地系統的衛生條件較差,易在夏季滋生蚊蠅,產生惡臭而影響濕地周圍環境,在冬季表面易結冰,系統處理效果受溫度影響較大,處理時間和運行周期長。
水平潛流式濕地系統的水力負荷和污染負荷大,對五日生化需氧量(BOD)、化學需氧量(COD)、懸浮物(SS)、重金屬等污染指標的去除效果好,且很少有惡臭及滋生蚊蠅現象。缺點是控制相對復雜,供氧有所不足,氨氮硝化效果不如垂直流人工濕地。
垂直潛流式濕地系統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潛流濕地,可用于處理氨氮含量較高的污水。其缺點是對有機物的去除能力不如水平潛流式人工濕地系統,落干、淹水時間較長。
當前我國許多水源地受到外源污染的影響,成為微污染水源。由于自來水廠的凈化能力較弱,如果不預先對微污染水源進行處理而直接進入自來水廠,會導致自來水水質下降,影響人體健康。目前微污染水源在進入自來水廠之前,常采用人工濕地法進行處理。人工濕地技術由于自身特點的限制,占地面積大,造成土地和資金耗費很大。因此,亟需針對微污染水源的特征,開發高效的人工濕地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潛流人工濕地微污染水源凈化效果的方法,為物污染水源凈化提供技術支持。
本發明通過大量實驗研究,研究了多種工藝潛流人工濕地對微污染水源的凈化效果,結果表明,在潛流人工濕地中制造缺氧環境能顯著提高其凈化效果。本發明的核心是報道利用人工制造缺氧環境提高潛流人工濕地凈化微污染水源效果的方法。
一種提高潛流人工濕地微污染水源凈化效果的方法為:
(1)建設潛流人工濕地時,將池體的深度設定為1.2-1.8m,并在池體內的水流方向上建兩道布水墻,第一道布水墻1與進水端的距離為池體長度的10%-40%,第二道布水墻4與第一道布水墻距離為池體長度的20%-70%。
(2)裝填填料3至距離池體上緣0.2m。
(3)在兩道布水墻之間的填料上覆蓋2-5層0.1-0.5mm厚的聚乙烯膜2,然后覆土3至池體上緣。
本發明可在第一、二道布水墻之間形成缺氧區,提高反硝化作用,最終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
具體實施方式
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道布水墻1、聚乙烯膜2、填料3、第二道布水墻4和土壤5。
一種提高潛流人工濕地微污染水源凈化效果的方法為:建設潛流人工濕地池體的深度為1.2-1.8m,在池體內的水流方向上建兩道布水墻,第一道布水墻1與進水端的距離為池體長度的10%-40%,第二道布水墻4與第一道布水墻距離為池體長度的20%-70%。裝填填料3至距離池體上緣0.2m。在兩道布水墻之間的填料上覆蓋2-5層0.1-0.5mm厚的聚乙烯膜2,然后覆土3至池體上緣。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圖1、本發明的基本結構示意圖。
第一道布水墻1、聚乙烯膜2、填料3、第二道布水墻4和土壤5。
下面通過多個實施例進一步來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建設潛流人工濕地池體的深度為1.8m,在池體內的水流方向上建兩道布水墻,第一道布水墻1與進水端的距離為池體長度的20%,第二道布水墻4與第一道布水墻距離為池體長度的50%。裝填填料3至距離池體上緣0.2m。在兩道布水墻之間的填料上覆蓋3層0.1mm厚的聚乙烯膜2,然后覆土3至池體上緣。通水后,當水力負荷為1m3/m2d,進水COD、氨氮、總氮為30、1、6mg/L時,去除率為41、64、55%。
實施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鹽城市水利科學研究所,未經鹽城市水利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9615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色度機測量方法及色度機
- 下一篇:一種用于振動傳感器的延時環組件及其封裝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