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懸索式帶式輸送機自動巡檢系統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490427.5 | 申請日: | 2012-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234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偉;江帆;朱真才;龔男;周公博;曹國華;沈剛;王重秋;張慎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礦業(yè)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5G43/00 | 分類號: | B65G43/00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程化銘 |
| 地址: | 221116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懸索式帶式 輸送 自動 巡檢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式輸送機自動巡檢系統,尤其適用于帶式輸送機運用頻繁、托輥數量較多的場合,實現對帶式輸送機的自動巡檢。
背景技術
帶式輸送機是工礦企業(yè)常用的一種運輸設備,具有輸送量大和結構簡單等優(yōu)點,在現代化工礦企業(yè)生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托輥作為帶式輸送機的主要組件之一,是帶式輸送機上故障率最高的組件。但是現階段國內帶式輸送機托輥的檢測自動化程度較低,主要通過人工定期巡檢的辦法來甄別異常的存在。由于帶式輸送機的托輥數量龐大,工作環(huán)境惡劣,人工定期巡檢存在勞動強度大和精度底的不足,同時檢測的實時性差。不能及時準確檢測托輥出現的異常將會增加皮帶的運行阻力和產生皮帶撕裂等損壞,給生產帶來極大的不便,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是人員傷亡,因此及時發(fā)現帶式輸送機的異常種類和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發(fā)明內容
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術中的不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省時省力、檢測效果好的帶式輸送機自動巡檢系統。?
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懸索式帶式輸送機自動巡檢系統,包括設在帶式輸送機一側的驅動裝置、與驅動裝置相連接的牽引鋼絲繩,牽引鋼絲繩上設有緊繩器,在帶式輸送機輸送帶區(qū)間設置左右兩個支撐支座,在左支撐支座和右支撐支座之間靠近左支撐輪和右支撐輪處的懸索導軌上設有兩個限位開關,左右兩個支撐支座上分別設有左右兩對支撐輪,左右兩對支撐輪上均設有兩端分別固定于地面的懸索導軌,懸索導軌上設有導向裝置;左支撐支座的中部分別設有位于左支撐輪上下兩側導向的上滑輪和下滑輪,右支撐支座的中部設有與右支撐輪同軸的右滑輪,在左支撐支座和右支撐支座之間靠近左支撐輪和右支撐輪處的懸索導軌上設有兩個限位開關;所述的導向裝置包括U形架、U形架底座兩側端設有防止擺動的輔助輪、對稱設在U形架內的導向輪,U形架的下方設有連接牽引鋼絲繩的連桿,連桿上設有巡檢倉;所述的牽引鋼絲繩經上滑輪和下滑輪環(huán)繞在右滑輪上,牽引鋼絲繩與連桿相連接處設有一個可上下滑動的滑塊。
所述的懸索導軌的兩端分別設有將其固定在左右兩個支撐支座一側地面上的固定銷;所述的懸索導軌上設有調節(jié)張緊度的緊線器。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能夠在惡劣工作環(huán)境下實現對帶式輸送機的自動巡檢,通過驅動裝置的變頻調速,能夠控制巡檢倉移動到帶式輸送機任意托輥所在位置,采集相應參數的數據信號,并將數據信號經異常診斷后判別帶式輸送機是否存在異常。巡檢倉在兩個限位開關之間進行往復運動,實現對帶式輸送機上的托輥自動巡檢,及時準確檢測托輥出現的異常,減少皮帶因托輥異常增加的運行阻力、防止皮帶撕裂等損壞。其結構簡單、省時省力、效果好,具有廣泛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懸索式帶式輸送機自動巡檢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懸索式帶式輸送機自動巡檢系統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導向裝置的結構左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導向裝置的結構正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左支撐支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右支撐支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驅動裝置-1,牽引鋼絲繩-2,緊繩器-3,上滑輪-4,左支撐輪-5,限位開關-6,懸索導軌-7,導向裝置-8,巡檢倉-9,右滑輪-10,緊線器-11,固定銷-12,右支撐支座-13,托輥-14,皮帶-15,右支撐輪-16,下滑輪-17,導向輪-18,左支撐支座-19,輔助輪-20,連桿-21,滑塊-2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作進一步的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礦業(yè)大學,未經中國礦業(yè)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9042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