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石脫氧冶煉含鋁鋼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89019.8 | 申請日: | 2012-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529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06 |
| 發明(設計)人: | 曹余良;蔡可森;周桂成;吳國平;孟令東;陳德勝;吳偉勤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C7/06 | 分類號: | C21C7/06;C21C7/00;C21C5/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立;姚姣陽 |
| 地址: | 210035***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石 脫氧 冶煉 含鋁鋼 工藝 | ||
1.一種電石脫氧冶煉含鋁鋼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
㈠轉爐冶煉工藝:
⑴深脫硫操作:入爐鐵水須經脫硫預處理并扒渣干凈,要求鋼水中[S]的重量百分比含量≤0.005%,控制廢鋼中雜質,降低轉爐出鋼硫含量,減輕LF工序造強還原渣的脫硫負擔;
⑵擋渣操作:嚴格控制出鋼過程中的下渣量,控制下渣量≤2kg/鋼,防止鋼包頂渣過氧化,降低轉爐出鋼頂渣脫氧的困難;
⑶出鋼脫氧:出鋼過程采用電石脫氧,電石在出鋼過程必須盡量早加,最大限度提高其利用率,確保開始出鋼30秒內加入電石,按40kg電石平衡鋼水中0.010%氧的量加入電石,即:電石加入量=終點氧含量×0.4,出鋼渣料順序:出鋼開始→電石→出鋼30秒加渣料→出鋼至1/3加合金→出鋼結束;
⑷爐后脫氧:出鋼結束喂入200米鋁線,喂線速度180m/min,為了便于喂鋁線同時防止鋼水二次氧化,喂線過程鋼包底吹氬氣流量控制在50~80Nl/min;
㈡精煉爐冶煉工藝:
⑴LF爐前期操作:LF爐鋼水到站后,供電化渣2~3min后加入石灰300kg和電石40~70kg,為了防止二次氧化,加熱升溫及造渣脫硫過程氬氣流量350~500Nl/min,喂鋁線控制氬氣流量30~60Nl/min,軟攪氬氣流量10~60Nl/min,以鋼水不裸露為原則;
⑵LF爐過程控制:加入石灰400~600kg、螢石70~80kg和鋁絲20~40kg造渣脫硫,每次石灰加入量噸鋼小于4Kg,脫硫過程氬氣流量350~500Nl/min,喂鋁線補鋼水中酸溶鋁,喂鋁線控制氬氣流量30~60Nl/min,喂線后進行成分和溫度的微調,為了更好促進夾雜物的上浮去除,控制軟攪大于12min,軟攪氬氣流量10~60Nl/min,以鋼水不裸露為原則,鋁線喂入量:以冶煉過程鋼水中鋁含量保持在0.030~0.040%范圍來控制鋁線喂入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石脫氧冶煉含鋁鋼工藝,其特征在于:工藝流程為:鐵水倒罐→鐵水預處理→轉爐電石脫氧→爐后喂鋁線→LF爐電石、鋁絲、鋁線脫氧→CCM流程;具體控制為:
㈠轉爐冶煉工藝:
⑴深脫硫操作:入爐鐵水須經脫硫預處理并扒渣干凈,要求[S]:0.005%,控制廢鋼中雜質,降低轉爐出鋼硫含量,減輕LF工序造強還原渣的脫硫負擔;
⑵擋渣操作:嚴格控制出鋼過程中的下渣量,控制下渣量2kg/t,防止鋼包頂渣過氧化,降低轉爐出鋼頂渣脫氧的困難;
⑶出鋼脫氧:出鋼過程采用電石脫氧,電石在出鋼過程必須盡量早加,最大限度提高其利用率,確保開始出鋼30秒內加入電石,按40kg電石平衡鋼水中0.010%氧的量加入電石,即:電石加入量=終點氧含量(TSO值)×0.4,出鋼渣料順序:出鋼開始→電石→出鋼30秒加渣料→出鋼至1/3加合金→出鋼結束;
⑷爐后脫氧:出鋼結束喂入200米鋁線,喂線速度185m/min,為了便于喂鋁線同時防止鋼水二次氧化,喂線過程鋼包底吹氬氣流量控制在50Nl/min;
㈡精煉爐冶煉工藝:
⑴LF爐前期操作:LF爐鋼水到站后,供電化渣2min后加入石灰300kg和電石40kg,為了防止二次氧化,加熱升溫及造渣脫硫過程氬氣流量350Nl/min,喂鋁線控制氬氣流量30Nl/min,軟攪氬氣流量10Nl/min,以鋼水不裸露為原則;
⑵LF爐過程控制:加入合適石灰400kg、螢石70kg和鋁絲20kg造渣脫硫,每次石灰加入量噸鋼3Kg,脫硫過程氬氣流量350Nl/min,喂鋁線補鋼水中酸溶鋁,喂鋁線控制氬氣流量30Nl/min,喂線后進行成分和溫度的微調,為了更好促進夾雜物的上浮去除,控制軟攪15min,軟攪氬氣流量10Nl/min,以鋼水不裸露為原則,鋁線喂入量:以冶煉過程鋼水中鋁含量保持在0.030來控制鋁線喂入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8901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曼尼希堿緩蝕中和劑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雙層電紡仿生骨膜及其制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