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折彎機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488039.3 | 申請日: | 2012-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623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吳長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長青電子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7/06 | 分類號: | B21D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楊小雙 |
| 地址: | 2393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折彎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折彎機。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時常需要使用到一些被折彎的金屬棒材,而市場上存在的棒材一般是直的,需要折彎才能使用,如果采用人工的對金屬棒材進行折彎,費時費力,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一些大型的折彎機,但其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成本投入較大;其二、對金屬棒材的機械性能損壞較為嚴重;其三、占地面積較大;其四、耗能嚴重,亟待改進。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折彎機,結構相對簡單,設備投入較少,同時,操作方便,由于本發(fā)明采用緩慢折彎棒材的方式加工,使棒材在被折彎過程中受到的機械損傷較小,不會影響其后續(xù)的使用性能。
為達此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折彎機,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動力裝置,以及頂板,由動力裝置驅動;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分別轉動連接頂板兩端;第三連桿,其一端轉動連接第一連桿,另一端轉動連接底座;第四連桿,其一端轉動連接第二連桿,另一端轉動連接底座;第一輥軸,其周緣開設第一溝槽,轉動連接第三連桿;第二輥軸,其周緣開設第二溝槽,轉動連接第四連桿;第三輥軸,其周緣開設第三溝槽,轉動連接底座;第四輥軸,其周緣開設第四溝槽,轉動連接底座;當動力裝置驅動頂板,帶動第一溝槽靠近/遠離第三溝槽,第二溝槽靠近/遠離第四溝槽。
動力裝置為液壓裝置。
基于以上技術方案的公開,本發(fā)明具備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結構相對簡單,設備投入較少,同時,操作方便,由于本發(fā)明采用緩慢折彎棒材的方式加工,使棒材在被折彎過程中受到的機械損傷較小,不會影響其后續(xù)的使用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實施例1
提出一種折彎機,包括底座1和固定在底座1上的動力裝置2,以及頂板3,由動力裝置2驅動;第一連桿81、第二連桿82,分別轉動連接頂板3兩端;第三連桿41,其一端轉動連接第一連桿81,另一端轉動連接底座1;第四連桿42,其一端轉動連接第二連桿82,另一端轉動連接底座1;第一輥軸71,其周緣開設第一溝槽,轉動連接第三連桿41;第二輥軸72,其周緣開設第二溝槽,轉動連接第四連桿42;第三輥軸51,其周緣開設第三溝槽,轉動連接底座1;第四輥軸52,其周緣開設第四溝槽,轉動連接底座1;當動力裝置2驅動頂板3,帶動第一溝槽靠近/遠離第三溝槽,第二溝槽靠近/遠離第四溝槽。動力裝置2為液壓裝置。
第一溝槽處于遠離第三溝槽的位置,第二溝槽處于遠離第四溝槽的位置,此時,將待加工的棒材6置于第一溝槽、第二溝槽、第三溝槽、第四溝槽之間,動力裝置2驅動頂板3動作,從而帶動第一溝槽靠近第三溝槽,第二溝槽靠近第四溝槽,在第一溝槽與第三溝槽的擠壓力以及第二溝槽與第四溝槽的擠壓力的作用下,即可以將棒材6折彎成需要的形狀。
本發(fā)明結構相對簡單,設備投入較少,操作方便,由于本發(fā)明采用緩慢折彎棒材6的方式進行加工,從而使棒材6在被折彎過程中受到的機械損傷較小,不會影響其后續(xù)的使用性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長青電子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安徽長青電子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8803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