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工具式支架定位混凝土樓板上部鋼筋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87132.2 | 申請日: | 2012-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369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0 |
| 發明(設計)人: | 黃良;劉佳;萬真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1/12 | 分類號: | E04G21/12;E04C5/18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曉果;王蕓 |
| 地址: | 610072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工具 支架 定位 混凝土 樓板 上部 鋼筋 施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工具式支架定位混凝土樓板上部鋼筋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時代的發展,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已日臻完善,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中,尤其是混凝土樓板施工中,人們對施工中樓板上部鋼筋保護層問題日漸重視。傳統的凳鐵支撐既不經濟,并且在施工過程中樓板上部鋼筋容易踩踏變形、下沉,出現大量樓板上部鋼筋保護層厚度不符合設計規范要求,影響施工質量和效率,增加了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保證樓板上部鋼筋保護層厚度、加快施工進度、節約工程成本的工具式支架定位混凝土樓板上部鋼筋的施工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工具式支架定位混凝土樓板上部鋼筋的施工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制作工具式支架:將多個鋼筋彎折成三角形支架,把形成的多個三角形支架間隔分布,再在每個彎折成三角形支架的鋼筋的接合部連接一角鋼形成三角形桁架,所述三角形桁架底面下方兩端分別放置支架墊塊,所述三角形桁架底面下方還設置樓板保護層限位鋼筋;其中,所述支架墊塊的厚度不小于混凝土樓板的厚度;
B、綁扎混凝土樓板鋼筋形成鋼筋網,此步驟B與步驟A不存在先后順序;
C、安裝工具式支架:將多個步驟A中的制得的工具式支架與步驟B中制得的混凝土樓板鋼筋網連接,所述多個工具式支架均勻間隔分布于混凝土樓板鋼筋網中;
D、澆筑混凝土:待步驟C完成后在所述多個均勻間隔分布于混凝土樓板鋼筋網中的工具式支架上鋪設工作面,操作人員在該工作面上對所述混凝土樓板鋼筋網進行澆筑混凝土施工作業。
其中,所述步驟B具體為:先綁扎樓板板底鋼筋,按設計圖紙規定的間距將鋼筋擺放好后,將樓板板底鋼筋綁扎牢固;再綁扎樓板上部鋼筋,按設計圖紙規定的間距將鋼筋擺放好后,將樓板上部鋼筋與梁的架立鋼筋相綁扎;樓板上部鋼筋綁扎完后,將樓板上部的分布鋼筋按圖紙規定的間距擺放好后與所述樓板上部鋼筋相綁扎,形成完整的鋼筋網;其中,樓板上部鋼筋緊貼位于樓板上部的分布鋼筋上方。
所述步驟C具體為:通過工具式支架中的樓板保護層限位鋼筋將該工具式支架與混凝土樓板鋼筋網的分布鋼筋相綁扎,綁扎時將樓板上部鋼筋緊貼在所述樓板保護層限位鋼筋下方。?
所述三角形桁架包括角鋼和多個φ16鋼筋一次彎折形成的三角形支架,每個彎折形成三角形支架的φ16鋼筋的接合部焊接于所述角鋼內側,所述多個三角形支架均勻間隔分布。
所述多個三角形支架均勻間隔分布的距離為400mm。
所述樓板保護層的限位鋼筋焊接于多個所述均勻間隔分布的三角形支架下方正中間。
所述樓板保護層的限位鋼筋為φ14的鋼筋。
所述支架墊塊的厚度與所述混凝土樓板的厚度相等。
所述支架墊塊上設有用于連接所述三角形桁架的連接件。
所述連接件為預埋在所述支架墊塊中的鐵絲。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方法施工時通過該工具式支架對混凝土樓板鋼筋網綁扎固定,確保樓板上部鋼筋的綁扎位置,支架墊塊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待澆筑的混凝土樓板的厚度,確保樓板上部鋼筋保護層厚度符合設計規范要求,同時在工具式支架上鋪設工作面,工人在工作面上作業,可避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因操作工人踩踏造成樓板上部鋼筋彎曲變形及下沉等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方法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中的工具式支架與鋼筋網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角鋼,2-三角形支架,3-樓板保護層限位鋼筋,4-支架墊塊,5-分布鋼筋,6-上部鋼筋,7-鋼筋網,8-板底鋼筋,9-工作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試驗例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的實施例,凡基于本發明內容所實現的技術均屬于本發明的范圍。
參看圖1、圖2和圖3,本發明工具式支架定位混凝土樓板上部鋼筋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未經成都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8713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