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FK506-A化合物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83603.2 | 申請日: | 2012-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244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任風芝;段寶玲;張雪霞;陳書紅;李麗紅;劉進懷;鄭智慧;成曉迅;張艷立;李曉露;李寧;王海燕;孟雅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北制藥集團新藥研究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498/18 | 分類號: | C07D498/18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國域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白海靜 |
| 地址: | 050015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fk506 化合物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化學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大環內酯類化合物FK506-A化合物的制備方法。
技術背景
FK506(Tacrolimus)是筑波鏈霉菌(Streptomyces?tsukubaensis)產生的大環內酯類化合物,其目前被用于制備免疫抑制類藥物。該化合物的分子式為C44H69NO12,分子量為804.02,其分子內具有23元的環狀結構,其結構式如下:
據文獻報道,FK506性質不穩定,可發生異構化反應,產生同分異構體(Tetrahedron?Letters,Vol31,No.45,pp6477-6480,1990)。將結構如式(1)所示的異構體命名為FK506-A化合物。
式(1)
目前的研究中,FK506-A被認為是FK506不穩定產物,因此鮮有人對其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FK506-A化合物的制備方法,該方法操作簡便、產品純度高,適于工業化生產應用。
為實現本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FK506-A化合物的制備方法,該化合物結構如式(1)所示
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FK506于110-150℃下加熱2-25分鐘,得到FK506-A粗品;
b、向FK506-A粗品中加入有機溶劑,溶解后加入硅膠,攪拌均勻后干燥,得到干樣;
c、將干樣加入裝有硅膠的層析柱中,加入洗脫溶劑進行洗脫,收集經HPLC測定純度≥75%的洗脫液,濃縮至干,所得固體進行結晶得到FK506-A純品。
本發明a步驟所述加熱,其溫度最好為120-130℃。在該溫度下,FK506反應更完全,且副產物較少。
本發明b步驟所述有機溶劑為氯仿、乙酸乙酯、乙醚、乙腈、乙酸丁酯、丙酮、乙醇、甲醇中任意一種。優選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中任意一種。
本發明所述硅膠,其粒度最好為100-400目。該粒度下的硅膠吸附作用優良,且較易洗脫。
本發明b步驟所述硅膠,其用量最好為FK506-A粗品質量的1-2.5倍。
本發明c步驟所述硅膠,其用量為FK506-A粗品質量的8-15倍,優選10倍。
本發明c步驟所述洗脫溶劑為石油醚、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醚、異丙醚、乙腈、乙酸丁酯、丙酮、乙醇、甲醇中任意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液,優選石油醚、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醚、異丙醚、乙腈、丙酮中任意一種或兩種的混合液。
本發明c步驟所述濃縮,最好是在30-60℃下減壓濃縮。
本發明c步驟所述結晶,其方法是向每克固體中加入5-15毫升結晶溶劑,溶解后,緩慢降溫結晶,待晶體不再析出后,過濾,用結晶溶劑洗滌濾餅1-2次后將濾餅置于30-60℃下真空干燥,所述結晶溶劑是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醚、異丙醚、乙腈、乙酸丁酯、丙酮、乙醇、異丙醇、甲醇、水中任意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液,優選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醚、乙腈、丙酮、異丙醇、水中任意一種或兩種的混合液。
上述“每克固體中加入5-15毫升結晶溶劑,溶解”,是以能夠使固體完全溶解為原則。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所選擇結晶溶劑的性質,使用加熱或超聲等輔助溶解手段來促進其溶解。
本發明所述FK506-A是一種大環內酯類化合物,藥理實驗研究表明,它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制備免疫抑制類藥物。本發明所述FK506-A的制備方法,利用了FK506的異構化反應,通過控制反應溫度和時間,提高了反應效率,結合后續的硅膠柱層析分離以及重結晶處理,制得了高純度的FK506-A產品。本發明所述方法還具有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的優點,適于工業生產。
附圖說明
圖1是FK506-A的液相-質譜圖。
圖2是FK506-A的1HNMR譜圖。
圖3是FK506-A的13CNMR譜圖。
圖4是FK506-A的HMQC譜圖。
圖5是FK506-A的HMBC譜圖。
圖6是FK506-A的1H-1H?cosy譜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北制藥集團新藥研究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華北制藥集團新藥研究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8360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