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關于IGBT堆疊結構結殼熱阻的簡化算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482570.X | 申請日: | 2012-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399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04 |
| 發明(設計)人: | 程士東;盛況;谷彤;郭清;張軍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23/36 | 分類號: | H01L23/36;H01L23/373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師事務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華;陳麗霞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關于 igbt 堆疊 結構 結殼熱阻 簡化 算法 | ||
1.關于IGBT堆疊結構結殼熱阻的簡化算法,IGBT堆疊結構共有七層材料,包括芯片層,上層焊錫層,DBC上層金屬層,DBC陶瓷層,DBC下層金屬層,下層焊錫層,基板層,其特征在于:IGBT堆疊結構的總熱阻為這七層材料的熱阻串聯之和,表述如下,
總熱阻
Rth_total=Rth_chip+Rth_doder1+Rth_DBC_me1+Rth_DBC_ci+Rth_DBC_me2+Rth_soder2+Rth_base
其中,Rth_total為堆疊結構的總的結殼熱阻,
Rth_chip為芯片層熱阻,
Rth_soder1為上層焊錫層熱阻,
Rth_DBC_me1為DBC上層金屬層熱阻,DBC的金屬層為鋁或銅,
Rth_DBC_ci為DBC陶瓷層熱阻,DBC陶瓷為氧化鋁或氮化鋁或氮化硅,
Rth_DBC_me2為DBC下層金屬層熱阻,下層金屬層與上層金屬層材料相同,
Rth_soder2為下層焊錫層熱阻,
Rth_base為基板層熱阻,基板為銅或鋁碳化硅;
每層材料的熱阻計算如下,
其中,Rth為該層的熱阻,
λ為該層材料的導熱系數,
length為熱源傳遞到該層上表面橫向上的長度,
width為熱源傳遞到該上表面縱向上的寬度,
a為熱流在該層橫向上的傳遞角度,?
β為熱源在該層縱向上的傳遞角度,同種材料臨靠不同材料時的熱流傳遞角度不一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關于IGBT堆疊結構結殼熱阻的簡化算法,其特征在于:IGBT堆疊結構包括芯片層,上層焊錫層,DBC上層金屬層為Cu,DBC陶瓷層為Al2O3,DBC下層金屬層Cu,下層焊錫層,基板層為Cu;上述各層的熱流傳遞角度分別為?
DBC上層金屬層?
tanα_DBC_me1=1.3-0.1·chip_length+me1_heigth,?
tanβ_DBC_me1=1.3-0.1·chip_width+me1_heigth,?
DBC陶瓷層?
DBC下層金屬層?
上層焊錫層?
tan?a_soder2=0,?
tanβ_soder2=0,?
基板層?
tanα_base=0.5+0.1·base_heigth-0.05·chip_length,?
tanβ_base=0.5+0.1·base_heigth-0.05·chip_width。?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關于IGBT堆疊結構結殼熱阻的簡化算法,其特征在于:IGBT堆疊結構包括芯片層,上層焊錫層,DBC上層金屬層為Cu,DBC陶瓷層為AlN,DBC下層金屬層Cu,下層焊錫層,基板層為Cu;
上述各層的熱流傳遞角度分別為
DBC上層金屬層
tanα_DBC_me1=0.35-0.025·chip_length+me1_heigth,
tanβ_DBC_me1=0.35-0.025·chip_width+me1_heigth,
DBC陶瓷層
tanα_DBC_ci=0.8-0.05·chip_length,
tanβ_DBC_ci=0.8-0.05·chip_width,
DBC下層金屬層
下層焊錫層
tan?a_soder2=0,
tanβ_soder2=0,
基板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82570.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