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玻璃加熱爐冷卻方法及應用該方法的加熱爐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81072.3 | 申請日: | 2012-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423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7 |
| 發明(設計)人: | 趙雁;李彥兵;楊娜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洛陽蘭迪玻璃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3B27/02 | 分類號: | C03B27/02;C03B27/04;C03B27/0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創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啟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玻璃 加熱爐 冷卻 方法 應用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玻璃鋼化機組加熱爐爐體框架進行冷卻的方法,以及應用該冷卻方法的玻璃加熱爐。
?
背景技術
加熱爐是玻璃鋼化機組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將冷玻璃均勻加熱到鋼化溫度以上,并平穩輸送到成型及鋼化工序的任務。加熱爐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無法避免,而且日益嚴重的問題,如加熱爐爐體因長期處于高溫工作狀態下,其支撐整個爐體的爐外剛性金屬框架也會因熱傳導而長時間處于較高溫度,加上因檢修需要停爐降溫,以及檢修后再次加熱升溫而帶來的多次冷熱循環,會導致爐體結構產生變形,致使爐內傳輸輥道的平整性、一致性降低;加熱爐爐門開啟裝置,以及上爐體的提升裝置也會因爐體溫度過高而發生變形,導致無法正常工作;由于爐體材料蓄熱量大,當加熱爐需要停爐檢修時,降溫速度慢,需要數十小時才能達到室溫。這些問題至今仍沒有一個合理有效的方法加以解決。
目前,為了避免或減小加熱爐產生的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中都是采取在加熱爐設計時采用耐熱性能好、熱膨脹系數較小的爐體材料,或者在爐體結構中預留膨脹縫,以及加強爐體外金屬框架的剛性等方法,但這些方法依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加熱爐長期在高溫下工作產生變形,尤其是支撐和構建整個爐體的爐外框架產生扭曲變形的問題。
?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對玻璃加熱爐爐體框架進行持續而穩定的冷卻的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加熱爐。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玻璃加熱爐冷卻方法具體為:
1)在加熱爐爐體框架中的金屬構件處設置冷卻管路;
2)向所述冷卻管路內通入冷媒,利用流經的冷媒對冷卻管路進行冷卻,進而實現對加熱爐爐體框架中的金屬構件的冷卻。
進一步,所述冷卻管路由構建加熱爐爐體框架的管狀金屬構件本身構成。
進一步,所述冷卻管路通過其上設置的輸入口和輸出口與外部的冷媒供應裝置相連,由此形成冷媒循環系統。
進一步,所述冷卻管路包括分別與所述加熱爐的上爐體和下爐體相對應的兩部分,兩部分冷卻管路各自設置有冷媒輸入口、輸出口,其中,上爐體中的冷卻管路的冷媒輸入口、輸出口分別通過柔性軟管與所述冷媒供應裝置相連,以適應對上爐體的提升操作。
進一步,所述冷媒供應裝置帶有控制冷媒輸入輸出的閥門或/和溫度調節裝置,并能夠根據需要對輸出的冷媒的流量或/和溫度進行調節。
進一步,所述冷卻管路的排管密度根據所述加熱爐爐體框架上的溫度分布及應重點控溫的部位進行相應調整。
進一步,所述冷媒供應裝置在加熱爐開始加熱前或升溫過程中啟動運行,或在加熱爐達到設定溫度后啟動運行。
進一步,所述冷媒為水或空氣,所述冷媒供應裝置為水泵或風機或冷卻水機組或冷風機組。
一種應用上述冷卻方法的玻璃加熱爐。
本發明通過在現有的加熱爐框架上設置強制冷卻的裝置,既可有效減小加熱爐因長期高溫工作,以及頻繁的加熱和停爐降溫引起的變形,從而有效減小加熱爐中的玻璃輸送輥道、加熱爐的爐門,以及加熱爐上蓋提升裝置等因加熱爐爐體框架變形而帶來的運行不順暢等問題,還可提高加熱爐在停爐時的降溫速度,這樣不僅保證了加熱爐長期穩定、順暢的運行,延長了加熱爐使用壽命,也有效縮短了停爐降溫時間,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生產效率。
?
附圖說明
圖1為應用本發明的加熱爐冷卻方法的冷媒循環系統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組成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加熱爐冷卻方法中的冷卻管路在所示結構形式的爐體框架上的安裝位置正視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冷卻管路在爐體框架上安裝位置的側視示意圖。
圖4為圖2所示冷卻管路在爐體框架上安裝位置的俯視示意圖。
?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洛陽蘭迪玻璃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洛陽蘭迪玻璃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8107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