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2.4G的無線數字會議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479796.4 | 申請日: | 2012-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415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季;沈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朗捷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06 | 分類號: | H04W4/06;H04M3/5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2.4 無線 數字 會議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線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2.4G的無線數字會議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消費者對聲訊產品的苛刻要求和電子工業的飛速發展,基于2.4G話筒陣列式無線數字會議系統的研究和應用是陣列信號處理的一個新領域,具有重要的現實、經濟和國防價值,是迫切需要解決的軍民兩用的技術課題。國內數字會議發言系統普遍存在穩定性差、安全性差、話筒拾音距離短及不美觀等問題。近年來,很多國際著名的公司和研究機構,如IBM、BELL等都致力于麥克風陣列的研究和產品開發。麥克風陣列已成為當前最流行的高質量語音拾取工具,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將取代傳統的桌面或頭戴式麥克風。
所謂的2.4G無線技術,其頻段處于2.405GHz-2.485GHz(科學、醫藥、農業)之間,該頻段為國際免費頻段,不需要向國際相關組織繳納任何費用,這為2.4G無線技術可發展性提供了必要的有利條件。2.4G無線技術不同于之前的27MHz無線技術,它的工作方式是全雙工模式傳輸,在抗干擾性能上要比27MHz無線技術有著絕對的優勢,最大的傳輸距離可達10米。此外2.4G無線技術還擁有理論上2M的數據傳輸速率,比藍牙的傳輸速率高一倍,制造成本更低,為應用層提高了可靠的保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聲音清晰,保真度高并相對減少信號間干擾的基于2.4G的無線數字會議系統。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2.4G的無線數字會議系統,包括至少一個分機、相配套使用的主機和主席機,所述分機、主機和主席機均包含有AVR微處理器和與之相配接的語音編碼電路和2.4G收發電路,所述主機和主席機分別配接有電源管理電路,所述分機包括與所述AVR微處理器相連接的LCD指示電路,所述主機還包括與AVR微處理器相連接的數據接收電路,與分機個數相應的音頻接收模塊,所述音頻接收模塊和數據接收電路分別連接有2.4G輸入放大電路,所述音頻接收模塊還連接有陣列混響消除裝置或/和陣列噪聲抑制裝置。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音頻接收模塊還連接有超遠距拾音器。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分機的個數a為0<a<100。因為超過100個的時候,其音質保真度等會相對應的下跌。
全數字音頻電路設計,話筒陣列,2.4GHz的ISM頻段傳輸方式,總數據傳輸速率為2Mbit/s,聲音清晰,保真度高;
2.4G會議無線射頻技術采用專用的數據通道,并且搭載有跳頻技術和數據加密,有效減少信號間的干擾;
在超遠距拾音技術運作中,將創新性地采用大型數字麥克風陣列以及基于SDMA的三維空間定向技術,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
比通常采用的小型陣列的波束形成技術,不光能達到100米超遠距離拾音,還能解決室內聲場遠場混響問題。
本發明一種基于2.4G的無線數字會議系統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為:聲音清晰,保真度高并相對減少信號間干擾。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基于2.4G的無線數字會議系統的方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描述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作為本發明一種基于2.4G的無線數字會議系統的最佳實施方式,其包括至少一個分機、相配套使用的主機和主席機,所述分機、主機和主席機均包含有AVR微處理器和與之相配接的語音編碼電路和2.4G收發電路,所述主機和主席機分別配接有電源管理電路,所述分機包括與所述AVR微處理器相連接的LCD指示電路,所述主機還包括與AVR微處理器相連接的數據接收電路,與分機個數相應的音頻接收模塊,所述音頻接收模塊和數據接收電路分別連接有2.4G輸入放大電路,所述音頻接收模塊還連接有陣列混響消除裝置和陣列噪聲抑制裝置。
所述音頻接收模塊還連接有超遠距拾音器。
所述分機的個數小于100個。因為超過100個的時候,其音質保真度等會相對應的下跌。
采用波束形成技術。數字麥克風陣列采用寬帶信號遠場波束形成技術來提高目標信號的增益,達到增強目標信號、擬制室內混響的目的。從協方差矩陣估計角度出發,解釋了在混響環境下自適應波束形成性能下降和自適應波束畸變的原因,信號與混響之間以及噪聲之間的相關性。同時分析色噪聲環境下自適應波束畸變機理,提出混響環境下的自適應波束形成技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朗捷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朗捷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7979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燃料電池冷啟動快速加熱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有機發光裝置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