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號碼更換通知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77792.2 | 申請日: | 2012-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4153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7 |
| 發明(設計)人: | 段建祥;黃衍;周松;陳冬霞;俞培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16 | 分類號: | H04W4/16;H04W4/14;H04W88/18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11038 | 代理人: | 顏鏑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號碼 更換 通知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號碼更換通知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3G網絡被廣大移動通信用戶普遍接受,很多用戶都有轉網換號的需求。但對于用戶來說,轉網換號意味著更換新的聯系方式,為了避免這個過程導致與其他人的聯系中斷,需要對目前通訊錄中的好友一一進行換號通知,過程十分繁瑣,而且對于未記錄在通訊錄內的好友,或者當前無法聯系到的好友可能無法及時的通知到,這使得換號通知不全面,影響用戶的通信交流。
為了避免他人撥打原號碼而找不到該用戶,用戶還可以選擇呼叫轉移的業務形式,將對原號碼的呼叫轉移到對新的號碼的呼叫,這樣就使得撥打原號碼的所有呼叫被接續到新的號碼上,這又會使得用戶要額外支付呼叫轉移費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號碼更換通知方法及系統,能夠使他人在聯系更換號碼的用戶時,能夠方便的獲得該用戶新的號碼。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號碼更換通知方法,包括:
核心網的信令監聽平臺監聽到語音呼叫信令時,生成用戶撥打記錄的信令文件;
所述信令監聽平臺將所述用戶撥打記錄的信令文件傳送給號碼更換業務平臺;
所述號碼更換業務平臺解析所述用戶撥打記錄的信令文件,并根據解析結果獲得主叫信息、被叫信息和原始被叫信息;
所述號碼更換業務平臺根據所述被叫信息和原始被叫信息查詢被叫用戶是否已定制號碼更換通知業務,如果確認所述被叫用戶已定制所述號碼更換通知業務,則獲取所述被叫用戶設置的短信通知內容,并根據所述短信通知內容生成號碼更換通知短信,然后通過短信網關下發給主叫號碼。
進一步的,所述根據解析結果獲得主叫信息、被叫信息和原始被叫信息的操作具體為:
所述號碼更換業務平臺直接從所述用戶撥打記錄的信令文件解析出的結果中提取主叫信息、被叫信息和原始被叫信息,或者
所述號碼更換業務平臺從所述用戶撥打記錄的信令文件解析出的結果中提取主叫信息和原始被叫信息,再根據所述原始被叫信息從本地查詢出所述原始被叫信息所對應的被叫信息。
進一步的,所述號碼更換業務平臺在獲取所述被叫用戶設置的短信通知內容之后,還包括:
所述號碼更換業務平臺判斷所述被叫用戶是否開啟陌生號碼二次確認功能,如果已開啟陌生號碼二次確認功能,則根據所述主叫信息判斷主叫號碼是否在所述被叫用戶的通信錄內,是則根據所述短信通知內容生成通知短信,并通過短信網關下發給主叫號碼,否則向所述被叫用戶發送二次確認短信,并在接收到所述被叫用戶的確認指示后,根據所述短信通知內容生成通知短信,并通過短信網關下發給主叫號碼;如果未開啟陌生號碼二次確認功能,則直接根據所述短信通知內容生成通知短信,并通過短信網關下發給主叫號碼。
進一步的,在所述號碼更換業務平臺確認所述被叫用戶已定制所述號碼更換通知業務之后,還包括:
所述號碼更換業務平臺判斷所述被叫用戶是否已停機,如果未停機,則繼續后續的業務判斷和短信處理,否則直接結束操作。
進一步的,在所述號碼更換業務平臺確認所述被叫用戶已定制所述號碼更換通知業務之后,還包括:
所述號碼更換業務平臺判斷所述主叫號碼是否在預設的黑名單內,如果未在預設的黑名單內,則繼續后續的業務判斷和短信處理,否則直接結束操作。
進一步的,在所述號碼更換業務平臺確認所述被叫用戶已定制所述號碼更換通知業務之后,還包括:
所述號碼更換業務平臺判斷所述被叫用戶已給所述主叫號碼發送的號碼更換通知短信的頻率是否超過預設通知頻率,如果未超過預設通知頻率,則繼續后續的業務判斷和短信處理,否則直接結束操作。
進一步的,還包括:
所述號碼更換業務平臺接收號碼更換業務客戶端發送的設置信息,所述設置信息包括通知對象、通知頻率和/或短信通知內容;
所述號碼更換業務平臺根據所述設置信息進行參數更新。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號碼更換通知系統,包括:
信令監聽平臺,位于核心網,用于在監聽到語音呼叫信令時,生成用戶撥打記錄的信令文件,并將所述用戶撥打記錄的信令文件傳送給號碼更換業務平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7779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