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臺虎鉗活動鉗身裝夾工具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477273.6 | 申請日: | 2012-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095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玉飛;夏小帥;陳國昌;朱勇;黃飛;丁紹峰;顧玉香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玉成精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Q3/08 | 分類號: | B23Q3/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621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虎鉗 活動 鉗身裝夾 工具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工裝夾具,尤其涉及臺虎鉗的活動鉗身裝夾工具。
背景技術
附圖1至6展示了通用的臺虎鉗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其包括基座1、固定在基座1上的固定鉗身2、部分穿過固定鉗身2內(nèi)部的活動鉗身3,固定鉗身2的內(nèi)部具有前后貫通的通槽23,通槽23的下部形成支承導軌24,其活動鉗身3具有位于通槽23內(nèi)并可在支承導軌24上自由滑動的動導軌33,動導軌33的左右兩個側(cè)表面具有需要與固定導軌的通槽23相配合的光滑的導向面331,動導軌33的后端部具有一傾斜于動導軌底面30的后端面332,動導軌33內(nèi)部具有前后貫通的空腔34,在空腔34內(nèi)部還設置有絲桿32,其中,絲桿32的一端部與活動鉗身螺紋連接,絲桿32的中部與絲桿螺母22相螺紋連接,絲桿32的前端部上還連接有手柄36,在實際使用中,通過搖動手柄36旋轉(zhuǎn)絲桿32即可帶動動導軌33在通槽23內(nèi)部的支承導軌24上前后移動,此時活動鉗身3相對固定鉗身2前后移動來夾緊或放松工件。
現(xiàn)有技術對臺虎鉗的活動鉗身3的加工都是放在普通的銑床或車床進行的,由于活動鉗身3不是規(guī)則部件,普通的夾具不容易將其夾緊,在使用普通的夾具對活動鉗身3進行加工時通常其加工精度過低,而一些加工精度要求較高的面,比如位于活動鉗身3的動導軌33兩側(cè)的導向面331,若采用普通的加工夾具,則會導致動導軌33的左右兩側(cè)壁與通槽23的左右兩側(cè)內(nèi)壁發(fā)生摩擦,活動鉗身3在固定鉗身2內(nèi)部的滑動行程就會受阻,若將活動鉗身分兩次裝夾,且分別對兩個導向面進行銑削加工,其加工過程繁瑣,且各個平面累積誤差較大,很容易導致活動鉗身動導軌33兩側(cè)的導向面331不平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迅速裝夾、穩(wěn)定地固定臺虎鉗活動鉗身的加工夾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臺虎鉗活動鉗身裝夾工具,包括有能夠固定在加工機床上的基座、固定在所述的基座后端部的抵緊塊、固定在所述的基座前端部的支架、設置在所述的基座上并用于定位動導軌的限位件、以及固定在所述的支架上的抵緊缸,所述的基座上具有與活動鉗身的底面相配合的工作平面,所述的抵緊塊凸出于所述的工作平面,且所述的抵緊塊具有與活動鉗身的后端面相平行且用于抵緊配合該后端面的抵緊面,所述的抵緊缸具有用于抵緊在活動鉗身的前端面上的活塞桿,所述的活塞桿的軸心線傾斜并向后向下延伸,且所述的活塞桿的軸心線和所述的抵緊面在所述的工作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
優(yōu)選方案中,所述的活塞桿的軸心線與所述的工作平面之間呈20-45度的夾角。
進一步的,所述的活塞桿的軸心線與所述的工作平面之間呈30度的夾角。
優(yōu)選方案中,所述的抵緊缸為油缸。
優(yōu)選方案中,所述的限位件有多個,多個所述的限位件分成兩列分布于所述的基座的左右兩側(cè)。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將臺虎鉗活動鉗身的底面按照如圖7、8所示的位置固定在基座上的工作平面的位置上,使得活動鉗身的底面與工作平面相配合,移動活動鉗身,使活動鉗身的一個側(cè)面與限位件相抵,然后向后移動活動鉗身,使其后端面抵在抵緊塊的抵緊面上,由于抵緊塊和活動鉗身之間面接觸,因此可以準確的定位活動鉗身,再控制抵緊缸,使抵緊缸的活塞桿向下抵緊在活動鉗身的前端面上。活塞桿給活動鉗身傾斜向下的壓力,由于活塞桿的軸心線和抵緊面在所述的工作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因此活塞桿和抵緊面同時將活動鉗身夾緊,此時旋緊位于基座上左右兩側(cè)的限位件,使活動鉗身的左右兩側(cè)壁固定在兩排限位件之間。
本發(fā)明與傳統(tǒng)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臺虎鉗活動鉗身裝夾工具可迅速裝夾、穩(wěn)定地夾緊活動鉗身,使得加工機床在對活動鉗身進行加工時,不會產(chǎn)生晃動,從而提高活動鉗身的加工精度。
附圖說明
附圖1為臺虎鉗的主剖視圖;
附圖2為臺虎鉗的左視圖;
附圖3為臺虎鉗的右視圖;
附圖4為固定鉗身的主剖視圖;
附圖5為活動鉗身的主視圖;
附圖6為活動鉗身的左視圖;
附圖7為活動鉗身裝夾工具的主視圖;
附圖8為活動鉗身裝夾工具的俯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玉成精機有限公司,未經(jīng)張家港玉成精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77273.6/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