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后霧燈防護吸能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71772.4 | 申請日: | 2012-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2305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小杰;勾趙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汽車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Q1/30 | 分類號: | B60Q1/3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鴻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霧燈 防護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零部件,具體地指一種汽車后霧燈防護吸能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的不斷發展及技術的進步,汽車造型風格越來越趨于多樣化和流線型,后保險杠及后霧燈是后部造型關注的重點,且后霧燈往往是很多車型在后部造型的點睛之筆。
由于受汽車法規越來越嚴格的限制及購車者期望車輛在低速碰撞后維修費用盡量低,后霧燈的布置及造型受到了比較大的約束;為避免碰撞時后霧燈受損或降低受損程度,往往不得不將后霧燈布置在碰撞區域之外,或在后保險杠上設置較深的凹陷結構,然后將后霧燈安裝在凹陷結構里邊,這就約束了后霧燈的造型空間。而顧客在購買車輛時,車輛的外觀對其購車有很大的影響,尤其在中國這一現象更為明顯。所以,如何為后霧燈在后部區域的布置提供更大的設計空間便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后霧燈防護吸能結構,該吸能結構在低速碰撞時能更好地防護后霧燈,并能為后霧燈的造型設計提供更大的布置空間。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后霧燈防護吸能結構,包括后縱梁,所述后縱梁的后端面與后圍前側固定連接,與所述后縱梁相對的后圍后側連有吸能盒,所述吸能盒上扣有環繞式吸能塊,所述環繞式吸能塊與所述后圍后側固定連接,所述環繞式吸能塊的后側設有保護腔,所述保護腔內設有后霧燈,所述后霧燈固定在后保險杠上。
本發明通過將后霧燈布置于環繞式吸能塊與后保險杠之間的空腔內,由環繞式吸能塊優先吸收碰撞能量,同時在環繞式吸能塊與后圍鈑金和后縱梁之間布置了臺階式鈑金吸能盒,通過逐級吸收能量對后霧燈在低速碰撞時進行良好保護,有效降低維修費用;本發明形成的逐級吸能結構能很好地吸收碰撞能量,使得后霧燈可布置于碰撞區域,從而為后霧燈的造型設計提供了更大的布置空間;此外,本發明工藝性好,降低了模具費用,生產成本低,實現了輕量化。
進一步地,所述環繞式吸能塊前側底部設有吸能腔,后側中部設有保護腔,所述吸能腔的上方開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與后圍固定連接。環繞式吸能塊用于吸收和傳遞碰撞能量,使后霧燈在低速碰撞中得到有效緩沖,達到保護后霧燈的目的;保護腔與后保險杠之間的間隙形成了一個后霧燈的緩沖保護區域。
再進一步地,所述吸能腔扣置于吸能盒上,所述吸能盒與吸能腔的內壁間留有間隙。吸能盒伸入吸能腔內部有利于將能量從環繞式吸能塊處充分地吸收和傳遞至前方的后縱梁處;吸能盒與吸能腔的內壁間留出的間隙為環繞式吸能塊提供了一定的緩沖空間,有利于碰撞能量的逐級傳遞。
更進一步地,所述保護腔內設有后霧燈,后霧燈與保護腔的內壁間留有間隙。后霧燈處于環繞式吸能塊的保險腔內且不與保險腔接觸,當碰撞發生時,撞擊物首先與后保險杠的外表面接觸,然后壓縮后保險杠變形,后霧燈隨著后保險杠無阻礙運動一段距離,然后接觸并壓縮保護腔的底部,因后霧燈與保護腔的內壁間留有間隙,使得環繞式吸能塊在保護腔底部到后圍鈑金之間的部分在初始階段基本沒有壓縮,所以其強度遠低于后霧燈,可以很好的緩沖后霧燈的壓縮能量,對后霧燈起到保護作用。
優選地,所述吸能盒呈多級臺階狀,橫截面積從后往前依次增大。碰撞時,能量首先傳遞到吸能盒的頂部,由于吸能盒的臺階截面積從后往前逐漸增大,所以碰撞階段越靠后,單位變形量吸收的能量越大,這有利于對碰撞的緩沖。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后圍后側面上設有螺柱,所述螺柱插入環繞式吸能塊的固定孔內固定。環繞式吸能塊通過螺柱固定在后圍上。
再進一步優選地,所述保險杠上開有安裝口,所述安裝口前側的兩端分別設有螺釘座和卡座,所述后霧燈的兩端分別設有安裝面和卡爪,所述螺釘座與安裝面固定連接,所述卡座與卡爪卡接。后霧燈通過一端螺釘固定,另一端卡接的方式固定在后保險杠上。
更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環繞式吸能塊采用發泡材料。利用發泡材料易于成型的特點,容易實現比較復雜的結構,相比鈑金及鋁合金等后防撞梁結構工藝性要好很多;并且發泡材料的模具費用相對注塑零件及鈑金零件的模具便宜,而且可以一模多腔,同時生產多個零件,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此外,由于發泡材料密度很低,相比采用鈑金或鋁合金等材料的后防撞梁,重量要輕很多,可以實現車輛的輕量化,并有利于降低燃油消耗。
附圖說明
圖1為后霧燈在車身上的安裝位置示意圖。
圖2為后霧燈和后霧燈防護吸能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后縱梁、后圍鈑金及吸能盒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中環繞式吸能塊的裝配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汽車公司,未經東風汽車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7177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柔性扁平電纜
- 下一篇:單芯片三軸磁場傳感器的工藝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