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介入式雙壓力傳感的血管腔狹窄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470083.1 | 申請日: | 2012-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299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04 |
| 發明(設計)人: | 任勇;于洋;趙培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任勇;于洋;趙培森 |
| 主分類號: | A61B5/0215 | 分類號: | A61B5/0215;A61B5/0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區成***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介入 壓力 傳感 血管 狹窄 檢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醫療領域中,檢測血管腔狹窄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心血管病人至少有2.3億,高血壓患者2億,在眾多種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增長較快,1998年至2008年間,我國男性冠心病發病率較以往同期將增加26.1%,女性將增加19.0%。冠心病主要病因是在動脈內膜一些脂類物質堆積而成白色斑塊,造成動脈腔狹窄,使血流受阻,導致心臟缺血,產生心絞痛。一般,冠心病患者多進行心臟支架介入手術,2011年,我國心臟支架介入手術40.8萬例,并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
冠心病主要由動脈腔狹窄引起,因此對其進行檢測十分重要。目前冠心病的檢測方法,有熱成像、放射性核素、超生心動圖、冠狀動脈造影等方法。這些方法,無一例外,都需要一個較大的儀器設備進行輔助檢測,而且只能在醫院進行,不能攜帶在患者身上進行實時檢測。本發明專利旨在提供一種介入體內的血管腔狹窄檢測方法,體積小,可以隨身攜帶,可以對患者進行實時檢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介入式雙壓力傳感的血管腔狹窄檢測方法。
本方法的步驟是:
步驟1:在人體某段血管內介入兩個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1(1001)和壓力傳感器2(1002),如圖1中所示;
步驟2:讀取壓力傳感器1(1001)和壓力傳感器2(1002)所測得的數值P1和P2;
步驟3:根據P1和P2的壓力差,來判斷壓力傳感器1(1001)和壓力傳感器2(1002)之間是否出現血管狹窄。若小于某個閾值K,則認為沒有出現狹窄;若大于某個閾值K,則認為出現狹窄。或者將P1和P2作為參數指標,提供給醫生進行參考。
上述方法的細節說明:
步驟1中,兩壓力傳感器的固定方法:一般兩個壓力傳感器固定在一個條狀柔性電路板上,電路板上有若干元器件,負責電源、通信、讀取傳感器數值等功能。柔性電路板用生物可兼容外殼包裹。
步驟1中,兩壓力傳感器的介入方法:在人體血管某處(如腿部大動脈)開口,利用細管將上述條狀電路板導入到血管內,并深入病變部位,進行檢測。
步驟2中,壓力傳感器數據讀取方式:壓力傳感器的值通過電路板上的芯片,以無線通信方式發射出去,傳給體外接器。
步驟2中,電路板的供電方式:電路板上可以攜帶微型電池,也可以利用無線供電技術。
步驟3中,判斷狹窄的原理:由于血管狹窄部分的阻隔作用,導致血管阻隔后一部分區域壓力變小,而后再變大,如圖2所示。因此,傳感器2(1002)的壓力要小于傳感器1(1001)。小于某個閾值K,則認為沒有出現狹窄;若大于某個閾值K,則認為出現狹窄。經試驗驗證,得出經驗數據,可以設定閾值K∈(0.05,0.3)。
本發明的優點是:體積較小,可以實時監測某段血管內是否出現狹窄,及時發出預警信息,使患者在最佳治療期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附圖說明
圖1介入式雙壓力傳感的血管腔狹窄檢測方法示意圖
圖2血管腔狹窄時血管各界面壓力分布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方法,而本方法中,需要用到一些市面上沒有的硬件設備,為了證明本方法的可行性,在實施案例中,將本方法所需要的硬件設備的制備方案一并提出。
體內檢測模塊的制備方案:體內檢測模塊形狀為長條形,其內電路包括兩個壓力傳感器(分布在模塊兩端)、無線通信發射電路、無線充電接收電路、電能臨時存儲單元(如電容),該模塊被生物可兼容性外殼包裹。其中,微型的壓力傳感器、無線通信發射電路、無線通信接收電路、電能臨時存儲單元均為成熟技術,故在此不再贅述。該模塊上含有充氣式固定支架,該支架內含有氣球,當該模塊到達被檢測部位時,氣球充氣,支架打開,支撐在血管壁上,使得檢測模塊固定在被檢測部位,此支架結構類似現有的心臟支架。該模塊也可以直接固定在心臟支架上,和心臟支架配合使用。
體外模塊核心部件包括:無線通信接收電路、無線充電發射電路、處理器、顯示器、存儲器、若干按鍵。
步驟1:在人體大腿動脈處開口,將上述檢測模塊固定在導管上(此導管類似心臟支架介入手術導管),用導管將檢測模塊導入待檢測部位。打開固定支架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任勇;于洋;趙培森,未經任勇;于洋;趙培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7008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屋頂用輕型光伏太陽能板
- 下一篇:一種優化柵N溝道VDMOS功率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