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鎮痛的純中藥組合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68205.3 | 申請日: | 2012-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207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思波;仇美秋;劉麗倩 | 申請(專利權)人: | 仇美秋 |
| 主分類號: | A61K36/71 | 分類號: | A61K36/71;A61P25/04;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2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鎮痛 中藥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藥技術領域,具體說是一種鎮痛的純中藥組合。
技術背景
疼痛是機體受到來自內外環境的傷害性刺激時出現的一種伴有情緒反應的病理生理過程,亦是機體受到傷害性刺激后的一種防御反應,也是多種疾病的一種癥狀。所以,一旦明確診斷的劇烈疼痛患者應及時應用鎮痛藥。目前用于人體各種疼痛的止痛藥物通常為阿片生物堿類鎮痛藥如嗎啡類,人工合成鎮痛藥如哌替啶(又名度冷丁)、芬太尼,麻醉止痛劑,以及解熱鎮痛類合成藥物,這些藥品雖然鎮痛效果較好,但作用時間較短,如果反復應用極易成癮并具有毒副作用。因此鎮痛藥物研究成為現代藥物研究的熱點,尤其是中藥、天然藥的研究更為廣泛深入。目前對鎮痛藥物的探索研究中,中藥、天然藥已越來越凸顯其藥效良好、無成癮性、不良反應少及資源豐富等優勢,引起人們的重視。
中醫理論認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據此為主治療各種疼痛的中藥及中藥復方在中醫臨床應用中廣泛。按其功用特點分為祛風散瘀止痛藥、活血通絡止痛藥等。中藥鎮痛作用明確,且毒副作用小,在人類醫學史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解決現有西藥鎮痛藥物作用時間短、易成癮和毒副作用大的問題,發明一種對多種疼痛有鎮痛效果,且作用時間長,無成癮性和毒副作用的純中藥鎮痛藥物。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鎮痛的純中藥組合,其特殊之處是:組成成分包括:馬錢子、延胡索、青風藤、雪蓮、銀杏葉、懷牛膝、白芍、紅花、荊芥、川芎。組分重量百分比為:馬錢子5.7-7.7%、延胡索12.3-14.3%、青風藤15.7-17.7%、雪蓮5.7-7.7%、銀杏葉5.7-7.7%、懷牛膝15.7-17.7%、白芍9-11%、紅花9-11%、荊芥5.7-7.7%、川芎5.7-7.7%。
制作使用方法:按重量稱取上述組分中藥,常規粉碎,200目過篩,分裝入1號膠囊中,裝瓶備用。用時,一天2-3次口服,每次2-6粒。
方中,馬錢子、延胡索、青風藤含有生物堿類活性鎮痛成分。馬錢子堿有顯著地鎮痛作用,且在一定劑量范圍內其藥效強度與給藥劑量呈正相關,其鎮痛作用可靠;延胡索中的延胡索乙素為消旋體,其作為鎮痛藥的最大優點是毒性小,安全性大,無成癮性。青風藤含有青風藤堿,它是一種生物堿單體,具有較強的抗炎鎮痛作用及免疫抑制作用。雪蓮、銀杏葉均含有黃酮類鎮痛活性成分,它們的鎮痛作用持續時間長。懷牛膝、白芍含有皂甙類鎮痛活性成分,它們對抗炎癥的同時對機體免疫功能亦有明顯影響。均有明顯的鎮痛作用。紅花、荊芥、川芎其各自的單方藥都具有明顯的鎮痛效果。
上述各類藥物合用,產生多種鎮痛效應,所以其鎮痛范圍廣,對多種疼痛有鎮痛效果,鎮痛效果強,持續時間長,且無成癮性和毒副作用。
技術效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藥物組合能產生多種鎮痛效應,所以其鎮痛范圍廣,對多種疼痛有鎮痛效果,鎮痛效果強,持續時間長,且無成癮性和毒副作用。有效率達99.8%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稱取馬錢子20克、延胡索40克、青風藤50克、雪蓮20克、銀杏葉20克、懷牛膝50克、白芍30克、紅花30克、荊芥20克、川芎20克。上述組分中藥,常規粉碎,200目過篩,分裝入1號膠囊中,裝瓶備用。用時,一天2-3次口服,每次2-6粒。
實施例2
稱取馬錢子24克、延胡索36克、青風藤48克、雪蓮20克、銀杏葉20克、懷牛膝48克、白芍30克、紅花30克、荊芥20克、川芎24克。上述組分中藥,常規粉碎,200目過篩,分裝入1號膠囊中,裝瓶備用。用時,一天2-3次口服,每次2-6粒。
實施例3
稱取馬錢子18克、延胡索36克、青風藤48克、雪蓮24克、銀杏葉24克、懷牛膝48克、白芍28克、紅花32克、荊芥24克、川芎24克。上述組分中藥,常規粉碎,200目過篩,分裝入1號膠囊中,裝瓶備用。用時,一天2-3次口服,每次2-6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仇美秋,未經仇美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6820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