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運行多個應用的移動設備以及關于其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65032.X | 申請日: | 2012-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1643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8 |
| 發明(設計)人: | 金剛兌;宣廣源;金銀英;金鐵柱;金德炫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星電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6F3/0481 | 分類號: | G06F3/0481;G06F3/04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張泓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運行 應用 移動 設備 以及 關于 方法 | ||
提供了一種運行多個應用的移動設備。該移動設備包括:觸摸屏,用于顯示在其中運行第一應用的第一窗口、在其中運行與第一應用不同的第二應用的第二窗口、以及位于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之間的公共邊界線;以及控制器,用于根據從觸摸屏上預定位置沿第一方向連續移動的觸摸減小第一窗口的大小并增加第二窗口的大小、并且顯示減小后的第一窗口和增加后的第二窗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運行多個應用的移動設備以及使用該移動設備的方法。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通過使用由觸摸屏實現的用戶界面而有效運行多個應用的移動設備以及使用該移動設備的方法。
背景技術
近來,隨著對智能電話和平板計算機的需求迅速增長,正在積極實施對于與安裝在智能電話和平板計算機上的觸摸屏相關的用戶界面方法的研究。具體地,正在進行許多研究以使得智能電話和平板計算機能夠提供直觀界面方法。相應地,已經公開了多種模式下的直觀界面方法。
具體地,大多數智能電話和平板計算機具有觸摸屏,而用戶能夠更容易更準確地控制觸摸屏的方法成為最近的界面方法研究的目標。
同時,在運行一個應用時,傳統的智能電話或平板計算機采用顯示用于在整個觸摸屏上顯示一個應用的窗口的配置。相應地,當在運行一個應用的同時期望運行另一應用時,智能電話或平板計算機停止顯示該應用并將顯示另一應用。當用戶期望運行再一應用時,用戶應輸入用于將屏幕轉換到初始菜單屏幕的控制、以及輸入用于在菜單屏幕上再次運行該再一應用的控制,由此用戶體驗到不便。
此外,當用戶多任務運行多個應用時,用戶應連續輸入用于在各應用之間轉換屏幕的控制,由此用戶體驗到不便,并且出現可能不能容易地掌握各應用之間的進展結果(progress result)的問題。
相應地,提供開發一種用于在運行多個應用時劃分一個觸摸屏并且在劃分后的觸摸屏上顯示各個應用的配置、以及在劃分后的觸摸屏上顯示應用的方法,其更有效并且是根據用戶直覺(user intuition)的。
此外,由于移動設備被制造得具有便攜大小,因此顯示器大小及其用戶界面(UI)有限。相應地,當在移動設備中運行多個應用時,用戶體驗到不便。例如,當在移動設備中運行一個應用時,該應用被顯示在整個顯示區域上。此外,當期望運行另一應用時,首先終止當前正在運行的應用,然后選擇用于運行期望的另一應用的運行鍵。也就是說,為了在移動設備中運行若干應用,應重復運行和終止過程。此外,不存在在移動設備中同時運行多個應用的方法。
因此,需要一種通過使用由觸摸屏實現的用戶界面而有效運行多個應用的移動設備以及使用該移動設備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各方面至少解決上述問題和/或缺點,并且提供至少以下優點。相應地,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同時運行多個應用的移動設備及其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快速顯示多個應用的移動設備及其方法。
本發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在一個觸摸屏上布置多個應用并且有效控制應用的屏幕大小的移動設備及其方法。
本發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可以被多個用戶用來通過一個移動設備使用不同應用的移動設備及其方法。
本發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在運行多個應用時劃分一個觸摸屏并在劃分后的觸摸屏上顯示各應用的配置、以及一種依據用戶直覺來運行多個應用的配置。
本發明的上述方面中的至少一個可以由以下組件來實現。
依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運行多個應用的移動設備。該移動設備包括:觸摸屏,用于顯示在其中運行第一應用的第一窗口、在其中運行與第一應用不同的第二應用的第二窗口、以及位于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之間的公共邊界線;以及控制器,用于根據從觸摸屏上預定位置沿第一方向連續移動的觸摸而減小第一窗口的大小并增加第二窗口的大小、并且顯示減小后的第一窗口和增加后的第二窗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星電子株式會社,未經三星電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6503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