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工廠化現代農業立體生產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62027.3 | 申請日: | 2012-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191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孫以川 | 申請(專利權)人: | 孫以川 |
| 主分類號: | A01G31/06 | 分類號: | A01G31/06;A01G31/02;A01K6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 地址: | 2551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工廠 現代農業 立體 生產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生產設備,尤其是涉及在工廠化現代農業中使用的立體生產體系,該系統采用模塊化組建,實現種養植的自動化和集約化。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農業發展呈現新的形勢,隨著農業生產增長方式發生巨大改變以及農業經營方式向適應市場經濟條件的方向轉化,農業生產和加工所導致的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地位的提高,使農業生產環境條件的優化成為當務之急。
由于水資源相對貧乏以及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資源的減少,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如何正確地分析和認識制約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因素,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水資源相對貧乏是中國農業發展的一大缺陷,農業一直是我國使用水資源的第一大戶,約占總用水量的50%左右。?但是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以及城市化趨勢的加速,農業在用水上已受到工業和人民生活用水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用水第一大戶的地位不可能長期保持下去。
土地在多方面的制約作用,我國農業土地人均降至0.08公頃,遠低于世界人均0.27公頃的水平,而且平均每年以?36.7萬公頃的速度在減少。我國耕地的承載力陷入嚴重的危機狀態。?
我國農業長期以來采取傳統的粗放外延擴大再生產方式,投入高但有效利用率低和成本高,并對資源和環境產生的副作用大。在農業進入市場經濟和即將融入國際大市場的今天,這種傳統的增長方式(即沿用常規性農業現代化的模式)已經不可能也不應該再維持下去了。?
為了打破傳統農業對自然條件強烈的依賴性,開辟自然資源綜合利用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推動現代農業為發展目標,實現農業經濟的良性發展,通過實現農作物的自動化,集約化生產來解決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提高農業產品的附加值,改良農村的環境結構成為目前農業生產的當務之急。
現代農業自動化,集約化生產是多項技術的綜合作用,以降低了人工最優化生態環境控制的成本,其中,節約用水和實現水在農業中的循環利用,為發展特別惡劣環境下的人工智能生態農業,供了可行性,為開展沙漠農業、高原農業、太空農業、極地農業提供了可能性。而空間利用上從一層空間發展到多層空間,為都市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可能,也增強了城市的造血功能。創新工程,為打破傳統?的城鄉將局、工農業對立、解決城市居民住房難的問題提供了新途徑和新方法。
整個種植生產采用的工業模塊化生產模式,實現農作物的自動化,集約化生產的關鍵在于對整個種植區實現立體化的生產,將農作物的生產向空間發展,而使用多層的立體組合架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現有的組合架一般采用固定組裝式的,組裝不方便,尤其是補光系統和補水系統多采用臨時加裝,不便于使用和對光源和補水系統的控制,尤其是難以實現系統的自動控制和農作物的智能化生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實現工廠化現代農業的立體化集約化生產的系統,實現對水源、能源綜合利用,以達到作物生產的綜合節水,節能,高效,實現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工廠化現代農業立體生產系統,所述生產系統包括立體組合框架,所述立體組合框架由模塊化的立柱、橫梁、插接件和底座架組裝而成,形成多個基本種養殖單元,所述立體組合框架1的4個角的立柱2為補水立柱,通過為種養殖單元提供補水,兩個相對側邊的立柱2為通電立柱,為種養殖單元提供電力;
所述底座架11固定立柱2,并且和最底層的插接件固定,作為框架的底座,使所述立體組合框架1成為一體;
所述生產系統具有水光電一體化智能平臺29和種養植系統,所述水光電一體化智能平臺29為種養殖系統提供生長所需的光照、補水和電力;
所述種養植系統包括種植盤和養殖箱,所述種植盤放置在基本種養殖單元內,養殖箱放置在底座架11下部,使立體組合框架1形成種養殖一體的立體生產系統。
所述補水立柱由多個立柱2連接而成,其連接處采用多道防水圈,在補水立柱最下端設置堵頭,中心為封閉的空腔14,所述空腔14的側壁設置與空腔14連通的進水口12和補水口13,所述進水口12和補水口13分別接通進水彎管41和補水彎管42,向種養殖單元提供補充水分。
所述插接件為腳套3和通用接頭7,所述腳套3包括二通腳套,三通腳套和四通腳套,所述通用接頭7包括通用二通,通用三通和通用四通;所述通用接頭7和腳套3分別具有連接座6和腳套連接座4;所述立柱2的底端插入腳套3的立柱插口5,通用接頭7安裝在立柱2設定的安裝位置,腳套3和和通用接頭7的側邊分別設置腳套插槽15和通用接頭插槽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孫以川,未經孫以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6202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