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金針菇、靈芝混菌發酵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55815.X | 申請日: | 2012-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255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董玉瑋;劉全德;苗敬芝;李勇;劉輝;張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工程學院 |
| 主分類號: | C12P39/00 | 分類號: | C12P39/00;C12P19/04;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專利事務所 32205 | 代理人: | 華德明 |
| 地址: | 221111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金針菇 靈芝 發酵 方法 | ||
1.一種金針菇、靈芝混菌發酵的方法,其特征是:該混菌發酵方法為:混菌發酵培養基由雙糖、多糖、淀粉類糧食、蛋白質類糧食組成,所述的混菌發酵培養基包括:10~20g/L淀粉、15~25g/L馬鈴薯、10~20g/L蔗糖、10~30g/L玉米、1~10g/L黃豆;采用液體深層發酵技術,混菌培養金針菇和靈芝;以金針菇和靈芝為菌種,經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活化、液體發酵培養制備單菌發酵種子液,混合接種金針菇、靈芝于混菌發酵培養基,接種比例1:1~3:1,溫度22~26℃,pH?4.5~5.5,培養時間是120~240h,混菌發酵后的菌絲和發酵液可用于發酵產物:生物量、多糖及三萜類化合物的提取與測定;
具體步驟如下:
(1)配制馬鈴薯葡萄糖瓊脂斜面培養基:按照GB4789.15—2010《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霉菌和酵母計數》配制,用于菌種的復蘇及保存;
(2)菌種活化:取金針菇No.?5.65菌株和靈芝No.?5.786菌株分別接種于馬鈴薯葡萄糖瓊脂斜面培養基上活化1~2次;
(3)分別制備單菌發酵種子液:取金針菇、靈芝活化后的菌塊分別接種于液體培養基中,22~26℃發酵培養168~288h;
(4)配制混菌發酵培養基:馬鈴薯去皮后切成約1cm3小塊,玉米、黃豆粉碎至顆粒大小為100μm,培養基組成為10~20g/L淀粉、15~25g/L馬鈴薯、10~20g/L蔗糖、10~30g/L玉米、1~10g/L黃豆,加水配制;先將馬鈴薯、玉米、黃豆加水煮25min,再加入溶解好的淀粉和蔗糖,加水定容后滅菌;
(5)制備混菌發酵種子液:取金針菇、靈芝單菌發酵種子液,接種于混菌發酵培養基中,共酵培養液酸堿度pH?4.5~5.5,接種量配比為1:1~3:1,共計5%,22~26℃發酵培養144~240h;
(6)分離生物量:發酵液過濾收集菌絲,60℃烘干至質量恒定并稱質量;
(7)胞外粗多糖提取與測定:發酵液過濾后離心取上清液,80~90?℃水浴濃縮成原體積的0.2~0.25倍,加入4~5倍體積95%乙醇,4℃靜置,濃縮液離心,用無水乙醇洗滌沉淀兩次,烘干至恒重,得胞外粗多糖;
(8)胞內三萜類化合物的提取:取1?g菌絲加50?mL甲醇靜置過夜后過濾,蒸干后加4?mL?95%乙醇溶解;
(9)胞外三萜類化合物的提取:取發酵液15mL,用3倍體積的水飽和正丁醇萃取3次,合并正丁醇提取液,減壓蒸干,加4mL?95%乙醇溶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工程學院,未經徐州工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55815.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