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沉積物采樣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54825.1 | 申請日: | 2012-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085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21 |
| 發明(設計)人: | 蔣歡;左倬;郭蕭;朱雪誕;胡偉;朱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1/04 | 分類號: | G01N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 31219 | 代理人: | 郭玲 |
| 地址: | 200434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沉積物 采樣 | ||
1.一種沉積物采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放繩(2),上端連接浮球(1),下端分叉形成左繩(21)和右繩(22)兩根,所述左繩(21)的下端固定在可收縮和展開的左半傘罩(31)上,所述右繩(22)的下端固定在可收縮和展開的右半傘罩(32)上;
采樣桶固定架(4),包括平行的上環(41)和底板(42),所述上環(41)和底板(42)之間垂直固定有多個豎條,包括第一豎條(43)和第二豎條(44),所述左半傘罩(31)的下端固定在上環(41)的左半部,所述右半傘罩(32)的下端固定在上環(41)的右半部;
采樣桶(5),所述采樣桶(5)底部位于底板(42)上,所述采樣桶(5)筒壁的上邊沿位于上環(41)內、并與上環(41)面接觸,所述左半傘罩(31)和右半傘罩(32)收縮后露出采樣桶(5)的上端開口,所述左半傘罩(31)和右半傘罩(32)展開后合攏成一個半球擋住采樣桶(5)的上端開口;
四個復位彈簧(61,62,63,64),可帶動左半傘罩(31)和右半傘罩(32)收縮或者展開,分別為第一復位彈簧(61)、第二復位彈簧(62)、第三復位彈簧(63)和第四復位彈簧(64),所述第一復位彈簧(61)的下端固定在第一豎條(43)上、上端固定在左半傘罩(31)上,所述第二復位彈簧(62)的下端固定在第一豎條(43)上、上端固定在右半傘罩(32)上,所述第三復位彈簧(63)的下端固定在第二豎條(44)上、上端固定在左半傘罩(31)上,所述第四復位彈簧(64)的下端固定在第二豎條(44)上、上端固定在右半傘罩(32)上,所述第一豎條(43)的上端和第二豎條(44)的上端分別位于左半傘罩(31)和右半傘罩(32)分界線的兩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積物采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樣桶(5)由半圓柱狀的左半桶(51)和右半桶(52)固定形成,所述左半桶(51)和右半桶(52)通過第一半圓環(71)和第二半圓環(72)箍緊固定,所述第一半圓環(71)和第二半圓環(72)沿著采樣桶(5)的周向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沉積物采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桶(51)和右半桶(52)的材料為玻璃鋼,所述上環(41)和底板(42)的材料為不銹鋼。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沉積物采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2)為圓盤狀,所述底板(42)下方固定多個防滑柱(46)。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沉積物采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環(41)為圓環狀,所述上環(41)內設有與上環形狀匹配的鋼絲網(10),一卡環(11)將鋼絲網(10)、左半傘罩(31)的下端、右半傘罩(32)的下端卡緊固定在上環(41)上。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沉積物采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豎條為3個,分別為所述第一豎條(43)、所述第二豎條(44)、第三豎條(45),所述第一豎條(43)、第二豎條(44)、第三豎條(45)均與左半桶(51)或右半桶(52)外壁接觸。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積物采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傘罩(31)、右半傘罩(32)和收放繩(2)的材料均是尼龍。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沉積物采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傘罩(31)的上端固定半圓狀的左提環(8),所述右半傘罩(32)的上端固定半圓狀的右提環(9),所述左提環(8)中部設有左圓孔(81),所述右提環(9)中部設有右圓孔(91),所述左繩(21)的下端穿過左圓孔(81)與左提環(8)固定,所述右繩(22)的下端穿過右圓孔(91)與右提環(9)固定,所述左提環(8)的兩端部分別活動鉚接在上環(41)上,所述右提環(9)的兩端部分別活動鉚接在上環(41)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沉積物采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提環(8)上均勻分布多個左縫合孔,左半傘罩(31)的一端卷邊后通過左縫合孔縫合固定在左提環(8)上,所述右提環(9)上均勻分布多個右縫合孔,右半傘罩(32)的一端卷邊后通過右縫合孔縫合固定在右提環(9)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沉積物采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豎條(43)上、第二豎條(44)上、左提環(8)上和右提環(9)上均焊接有圓柱(12,13,14,15),所述第一復位彈簧(61)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左提環的圓柱(14)和第一豎條的圓柱(12)上,所述第二復位彈簧(62)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右提環的圓柱(15)和第一豎條的圓柱(12)上,所述第三復位彈簧(63)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左提環的圓柱(14)和第二豎條的圓柱(13)上,所述第四復位彈簧(64)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右提環的圓柱(15)和第二豎條的圓柱(13)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未經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5482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