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影像融合系統及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53537.4 | 申請日: | 2012-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704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忠一;葉建發;湯明樺 | 申請(專利權)人: | 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5/265 | 分類號: | H04N5/265;H04N7/2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09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影像 融合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影像壓縮系統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影像壓縮中的影像融合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在2010年4月,Joint?Collaborative?Team?on?Video?Coding(JCT-VC)開始著手于研究新一代的壓縮技術高效視頻編碼(HighEfficiency?Video?Coding,即H.265/HEVC),其目的是成為下一代的壓縮標準。相較于目前的壓縮技術H.264,其目標為降低50%的比特率(Bit?rate),同時其畫面質量及計算復雜度也提升了3倍。目前普遍的研究方向為:提升壓縮效率、提高編碼正確性以及錯誤恢復能力、降低計算時間及計算復雜度。
在編碼流程中,一張影像或畫面會被切割成多個固定大小的最大編碼單元(Largest?Coding?Unit,LCU),而每個LCU內則會以四分樹的架構遞歸切割成不同大小的編碼單元(Coding?Units,CU)以進行像素預測。在遞歸切割的過程中亦會判定這個LCU內最佳的切割方式,在遞歸結束之后此LCU內的最佳切割方式將被決定。在此遞歸過程中,由于測試過每一個不同大小的CU以確定最佳的切割方式,其所耗費的運算時間及其運算復雜度是相當高而有待改善的。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影像融合系統,其可利用影像中的亮度及色彩資訊對LCU中的區塊進行融合,以達到降低計算量及加速LCU切割的目的。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影像融合方法,其可利用影像中的亮度及色彩資訊對LCU中的區塊進行融合,以達到降低計算量及加速LCU切割的目的。
一種影像融合系統,應用于電子裝置,該系統包括:切割模塊,用于獲取一張影像中的一個最大編碼單元LCU,將該LCU切割成多個N×N區塊;計算模塊,用于依據Z字形順序,計算當前N×N區塊的像素平均值;融合模塊,用于根據當前N×N區塊的像素平均值判斷該LCU是否需要執行融合操作,如果該LCU需要執行融合操作,則對該LCU執行融合操作。
一種影像融合方法,應用于電子裝置,該方法包括:切割步驟,獲取一張影像中的一個最大編碼單元LCU,將該LCU切割成多個N×N區塊;計算步驟,依據Z字形順序,計算當前N×N區塊的像素平均值;融合步驟,根據當前N×N區塊的像素平均值判斷該LCU是否需要執行融合操作,如果該LCU需要執行融合操作,則對該LCU執行融合操作。
相較于現有技術,所述的影像融合系統及方法,其可利用影像中的亮度及色彩資訊對LCU中的區塊進行融合,降低計算量及加速LCU切割。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影像融合系統的運行環境示意圖。
圖2是影像融合系統的功能模塊圖。
圖3A及圖3B是本發明影像融合方法的較佳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4是將一個LCU切割成多個N×N區塊的示意圖。
圖5是將圖4中的N×N融合成2N×2N區塊的示意圖。
圖6是將圖5中的2N×2N融合成4N×4N區塊的示意圖。
圖7是將圖6中的4N×4N融合成8N×8N區塊的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5353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雙密封調節截止閥
- 下一篇:一種球閥用組合式手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