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清漂船的收集臂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53279.X | 申請日: | 2012-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263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洪彬;王建軍;顧磊;倪福生;倪雁;湯雷;張浩;李俊賢;余方超;朱東江;李志剛;李雯;張德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
| 主分類號: | E02B15/10 | 分類號: | 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龍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周建觀;張云 |
| 地址: | 21302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清漂船 收集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城鄉河網清漂時采用的收集設備,尤其是清漂船上的收攏漂浮物的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城鄉河網的清漂設備采用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將水生植物進行切割,利用收集臂或收集耙將其聚攏,然后采用全自動輸送帶將其打撈送至船艙,最后再進行相應處理和堆放。其中,收集臂一般采用整體結構形式,在一定水深處可以充分發揮其作用。但是,當清漂設備靠近河岸或淺灘時,由于護岸存在坡度,或淺灘水深不夠,整體形式的收集臂擺動打開過程中會先觸及水下河岸或河灘,而無法到達整個水面寬度,而近岸淺灘處由于水的流速低,極易聚集漂浮的垃圾,從而成為目前清漂工作的難點。
針對近岸淺灘處的垃圾收集,現在常用的手段有兩種,一種是采用收集耙的方式,但對操作人員要求高,且不夠靈活快捷,另一種是通過人工打撈的方式,自動化程度較低,顯然,這兩種方法效率都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快速有效地收攏近岸淺灘的漂浮物,且操作簡單方便的清漂船的收集臂。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清漂船的收集臂,包括上層收集臂、下層收集臂、上層收集臂控制油缸、下層收集臂控制油缸、旋轉支撐軸和驅動馬達,所述上層收集臂和下層收集臂均轉動支撐在旋轉支撐軸上,上層收集臂位于下層收集臂的上方,上層收集臂的長度大于下層收集臂的長度,上層收集臂控制油缸的一端與上層收集臂鉸接,下層收集臂控制油缸的一端與下層收集臂鉸接,驅動馬達傳動連接旋轉支撐軸,所述旋轉支撐軸由上軸和下軸軸向連接而成,驅動馬達的輸出軸、上軸和下軸依次連接,所述上層收集臂轉動支撐在上軸上,所述下層收集臂轉動支撐在下軸上。
所述上層收集臂包括上擺臂框架、上主動旋轉齒輪、上從動軸、上從動旋轉齒輪和上排鏈,其中上主動旋轉齒輪固定在上軸上,上從動軸轉動支撐在上擺臂框架的遠離上軸端,上從動旋轉齒輪固定在上從動軸上,上排鏈首尾相連封閉成環形,且分別與上主動旋轉齒輪、上從動旋轉齒輪嚙合;所述下層收集臂包括下擺臂框架、下主動旋轉齒輪、下從動軸、下從動旋轉齒輪和下排鏈,其中下主動旋轉齒輪固定在下軸上,下從動軸轉動支撐在下擺臂框架的遠離下軸端,下從動旋轉齒輪固定在下從動軸上,下排鏈首尾相連封閉成環形,且分別與下主動旋轉齒輪、下從動旋轉齒輪嚙合。
所述上層收集臂超出下層收集臂的長度L為下層收集臂高度H的1.0~1.7倍。
所述上擺臂框架與上軸通過第一軸承連接;所述下擺臂框架與下軸通過第二軸承連接;驅動馬達的輸出軸、上軸和下軸依次通過聯軸器連接。
采用上述結構后,由于采用上層收集臂、下層收集臂,上層收集臂位于下層收集臂的上方,上層收集臂的長度大于下層收集臂的長度,因此,當船舶靠近河岸或淺灘時,根據河岸的實際斜度情況,通過下層收集臂控制油缸控制下層收集臂的打開角度,以有效避免與水下河岸或淺灘的相碰,而上層收集臂則可盡量打開,以擴大收集范圍,直至整個水面寬度,從而達到收集近岸淺灘處水面漂浮物的目的。本發明在保證深水區域清漂的同時,實現了對近岸淺灘處漂浮物的快速有效收攏,大大提高了收集效率;而且上層收集臂、下層收集臂能分別獨立動作,操作簡單方便,對操作人員要求不高,勞動成本低。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清漂船的收集臂的結構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的清漂船的收集臂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中的驅動馬達與上軸、下軸的連接示意圖;
圖4為圖1的一種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5為圖1的另一種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在清漂船上的安裝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中的一種排鏈結構的局部立體圖;?
圖8為現有技術的整體形式的收集臂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8所示,現有技術的整體形式的收集臂包括控制油缸7和收集臂8,控制油缸7與收集臂8鉸接。這種收集臂用于具有常規斜度河岸的河流清理時,靠近岸邊的一些漂浮物9由于收集臂8與河岸相碰,而不能收集干凈,或無法收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未經河海大學常州校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5327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鋼-木組合立柱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種瓶內抗菌雙面印刷膜及其生產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