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中醫望診數字化系統評價色板的制作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52694.3 | 申請日: | 2012-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349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0 |
| 發明(設計)人: | 蔡軼珩;郭松;呂慧娟;張新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5/00 | 分類號: | A61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劉萍 |
| 地址: | 10012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醫 望診 數字化 系統 評價 制作方法 | ||
1.中醫望診數字化系統評價色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下述步驟:
1)中醫望診對象代表性光譜確定
采用分光光度計測量正常及病態面象、舌象的光譜反射率,其中面象需要包含青、赤、黃、白、黑病色以及正常色用例,舌象需要包含淡紅、淡白、紅、絳、紫、青舌質用例以及淡白、白、黃、褐、灰、黑舌苔用例,共18類;每類用例需要包含100例以上的實例;
將測得的光譜反射率實例分為兩類;一類稱為典型實例,是所有醫師都認同的某類型的典型色;另一類稱為非典型實例,是醫師出現類型標定分歧或者有醫師認為不是典型類別,即需給出認為有可能性的兩個類別的非典型色;分別得到各類典型色樣本集和面色、舌色、苔色三個非典型色樣本集,用于確定代表性色塊樣本光譜;
將光譜反射率實例分為典型色和非典型色兩類,并分別處理;
(1)對于18類典型色樣本集,計算各類樣本的平均光譜,得到18個典型色代表性反射率,并計算它們對應的典型色L*a*b*色度值;
(2)對于非典型色樣本集,計算所有樣本光譜反射率對應的L*a*b*色度值,采用一種基于典型色中心類別自適應的K均值聚類方法得到非典型色代表性反射率;
具體方法為:
a、類別自適應確定初始聚類中心:根據已經確定的面色、舌色、苔色的各類典型色L*a*b*色度值,采用基于先驗知識的組合平均方式確定非典型色初始聚類中心;以面色為例,根據非典型色樣本標定中出現的類別組合,從6類典型色中選取相應類別的典型色L*a*b*色度值組合,求平均確定非典型色初始聚類中心;
同樣方法得到舌色、苔色的非典型色初始聚類中心;
設定閾值T=10,對初始聚類中心進行調整;如兩聚類中心色差小于T,就將這兩類合并為一類,最終得到的K個初始聚類中心;
b、K均值聚類:
按最小距離原則,將非典型色樣本集中的樣本分配到K個聚類集中去,并且每個聚類集中采用該聚類集中的樣本均值作為新的聚類中心;如此聚類迭代;
根據人眼對顏色的分辨能力,每一步迭代中,若K個新的聚類中心與前一步舊的聚類中心色差為3以內時,結束聚類,即收斂條件定為⊿E<3;否則繼續如上述方法進行聚類迭代;
c、最終聚類中心L*a*b*值對應的光譜反射率,即為非典型色反射率;
(3)采用PCA降維方法,提取這些光譜反射率的基反射函數;選取能量超過99%數量的基反射函數,作為基色反射率;
(4)典型色反射率、非典型色反射率、基色反射率,即為望診代表性光譜反射率,共同組成評價色板反射率集合;
2)基于混色原理的評價色板制作
將玫紅、青、黃三基色顏料以及白色顏料均勻地涂在不透明基板上,晾干后采用分光光度計測量它們的光譜反射率,即顏料反射率;
根據Kubelka-Munk混色原理,計算評價色板反射率集合中各顏色的顏料配比;按該配比將顏料混合,均勻地涂在不透明基板上,晾干后裁成正方形色塊;如此根據評價色板反射率集制作所有對應色塊,并按順序粘貼在一塊基板上組合成色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工業大學,未經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52694.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