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計及彎矩影響的結合面有限元建模方法及實驗驗證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52179.5 | 申請日: | 2012-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822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吳鳳和;許曉鵬;宋文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燕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G01M99/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一誠知識產權事務所 13116 | 代理人: | 李合印 |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彎矩 影響 結合 有限元 建模 方法 實驗 驗證 裝置 | ||
1.一種計及彎矩影響的結合面有限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別在矩形的上、下接觸面的各端點處建立硬點i,并分別將上、下接觸面分成面積相等的4個小矩形,在各小矩形對角線的交點處建立硬點i′,通過自由度耦合技術將i和i′的自由度全部耦合起來,不布置任何單元,在其余各處布置相應類型的單元,模擬結合面或相對移動或相對彎曲運動;該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a)矩形上接觸面建模:在矩形上接觸面各端點處建立硬點i(i=1,2,…,4),并將矩形上接觸面分成面積相等的4個小矩形,在各小矩形對角線交點處建立硬點i′(i=1,2,…,4),將上述(1)、(2)、(3)、(4)、(1′)、(2′)、(3′)、(4′)8個硬點采用MASS21單元劃分網格,同時設定單元的實常數非常小;采用BEAM188單元將矩形上接觸面各端點處的硬點按(1)→(2)→(3)→(4)→(1)的順序依次連接起來,采用COMBIN14單元將小矩形對角線交點處的硬點按(1′)→(2′)→(3′)→(4′)→(1′)的順序依次連接起來,形成回字形結合面模型,并將同一個小矩形內的兩個硬點i(i=1,2,3,4)和i′(i=1,2,3,4)采用Couple?DOF操作將其所有自由度耦合起來;
b)矩形下接觸面建模:在矩形下接觸面各端點處建立硬點i(i=5,6,…,8),并將矩形下接觸面分成面積相等的4個小矩形,在各小矩形對角線交點處建立硬點i′(i=5,6,…,8),將上述(5)、(6)、(7)、(8)、(5′)、(6′)、(7′)、(8′)8個硬點采用MASS21單元劃分網格,同時設定單元的實常數非常小;采用BEAM188單元將矩形下接觸面各端點處的硬點按(5)→(6)→(7)→(8)→(5)的順序依次連接起來,采用COMBIN14單元將小矩形對角線交點處的硬點按(5′)→(6′)→(7′)→(8′)→(5′)的順序依次連接起來,形成回字形結合面模型,并將同一個小矩形內的兩個硬點i(i=5,6,7,8)和i′(i=5,6,7,8)采用Couple?DOF操作將其所有自由度耦合起來;
c)矩形上、下接觸面模型的建立:將上、下接觸面對應的硬點(1)與(5)、(2)與(6)、(3)與(7)、(4)與(8)以及(1′)與(5′)、(2′)與(6′)、(3′)與(7′)、(4′)與(8′)采用COMBIN14單元連接起來,最終形成計及彎矩影響的結合面模型。
2.一種用于驗證權利要求1所述計及彎矩影響的結合面有限元建模方法的實驗驗證裝置,包括實驗試件、加速度傳感器、脈沖錘,其特征在于:實驗試件由上試件(16)和下試件(14)組成,上試件通過螺栓(15)與下試件相連接,下試件通過螺栓(13)固定在工作臺上,上試件的橫截面和縱截面均為長方形,下試件的橫截面為凹槽形、縱截面為長方形,上試件的長度明顯大于下試件的長度,裝配時,上試件與下試件的一端對齊,上試件的下表面與下試件的凹槽底面形成結合面,為模擬彎矩對結合面的影響,在上試件遠離下試件的一端施加一集中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燕山大學,未經燕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5217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組裝工程車玩具
- 下一篇:一種新型可拆卸式滑板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