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光伏電池陣列的移動干式除塵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49314.0 | 申請日: | 2012-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501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06 |
| 發明(設計)人: | 楊金明;伍亮;姚國興;曾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8B1/04 | 分類號: | B08B1/04;B08B1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電池 陣列 移動 除塵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伏發電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光伏電池陣列的移動干式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光伏發電技術是方興未艾的新能源發電技術,在全世界都有廣泛的應用。據預測,光伏發電在21世紀會占據世界能源消費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規能源,而且將成為世界能源供應的主體。預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結構中將占到30%以上,而光伏發電在世界總電力供應中的占比也將達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將占總能耗的50%以上,光伏發電將占總電力的20%以上;到21世紀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將占到80%以上,發電將占到60%以上。這些數字足以顯示出光伏產業的發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領域重要的戰略地位。
在當今油、碳等能源短缺的現狀下,各國都加緊了發展光伏的步伐。美國提出“太陽能先導計劃”意在降低光伏發電的成本,使其2015年達到商業化競爭的水平;日本也提出了在2020年達到28GW的光伏發電總量;歐洲光伏協會提出了“setfor2020”規劃,規劃在2020年讓光伏發電做到商業化競爭。在發展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各國政府對光伏發電的認可度逐漸提高。
我國重點開發是荒漠光伏發電;但大面積的光伏電站中的光伏電池陣列,因積塵而導致的發電量損失十分嚴重。目前主要依靠人力用水的除塵方法,成本高昂,且水清洗在干旱的荒漠地區也不現實,從而導致荒漠光伏發電的發展緩慢。
總而言之,目前光伏發電的不足之處在于因積塵而導致的發電量損失和清掃工作困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是針對現有光伏電池組除塵的技術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光伏電池陣列的移動干式除塵裝置。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提供一種用于光伏電池陣列的移動干式除塵裝置,包括移動機構和自動除塵機構;移動機構包括移動小車,移動小車上設有升降立柱、控制器與集塵箱,所述升降立柱的頂端鉸接有懸臂導軌;所述自動除塵機構安裝于懸臂導軌上,自動除塵機構包括裝有滾輪的移動支架、毛刷滾輪、移動驅動電動機、行程開關、除塵真空泵及除塵真空泵的驅動電動機;移動驅動電動機、行程開關、毛刷滾輪、除塵真空泵及除塵驅動電動機安裝在移動支架上,且毛刷滾輪直接與光伏電池陣列表面接觸;裝有滾輪的移動支架與毛刷滾輪通過移動驅動電動機驅動,控制器與移動驅動電動機、行程開關、除塵真空泵的驅動電動機電連接;除塵真空泵一端與集塵箱連接,另一端設置于毛刷滾輪上方,從而吸收毛刷滾輪清掃的塵埃。
優選地,所述升降立柱的高度可根據光伏陣列的位置進行調節;以適應不同光伏陣列的安裝高度。
優選地,所述懸臂導軌為可伸縮式導軌,所述升降立柱與懸臂導軌之間的鉸接角度可根據光伏陣列的傾斜角度進行調節;以貼合光伏電池陣列的表面。
優選地,所述除塵真空泵通過第一管道與集塵箱連接,除塵真空泵通過第二管道與毛刷滾輪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二管道包括主管道和平行設在主管道末端的若干支管,若干支管與毛刷滾輪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一管道為塑料軟管。
優選地,所述移動小車上還設有平衡裝置,平衡裝置的頂端與該懸臂導軌連接;可避免懸臂導軌對光伏電池陣列擠壓而造成的損壞。
優選地,所述平衡裝置由彈簧構成。
優選地,所述移動小車上還設有蓄電池,蓄電池與控制器電連接。蓄電池為整個除塵裝置提供電力,且蓄電池中的電力取自所清掃除塵的光伏電池,并利用早晚的微弱電力充電,除塵運行也安排在早晚進行從而不影響光伏電站的正常發電。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用于光伏電池陣列的移動干式除塵裝置采用了毛刷清掃加真空吸塵的干式除塵原理,無需用水又適于寬廣的應用空間。
本發明采用蓄電池為整個除塵裝置提供電力,且蓄電池中的電力取自所清掃除塵的光伏電池,并利用早晚的微弱電力充電,除塵運行也安排在早晚進行從而不影響光伏電站的正常發電。
本發明因采用移動小車、可調節的升降立柱及可調節的懸臂導軌,通過對移動小車的操作、升降立柱及懸臂導軌;該除塵裝置能夠方便在不同光伏電池組件中移動,從而方便除塵,提高除塵裝置的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除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除塵裝置的中懸臂導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除塵裝置中自動除塵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除塵裝置中毛刷滾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除塵裝置中真空吸塵的工作原理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4931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